报纸简介
浙一院报
浙一院报
报纸类别:杭州市
 所属地:杭州市
发行地区:杭州市
官方网站:http://
联系电话:0571-87236655
广告电话:
2011年02月01日 星期二

朗读

参观谢晋故居


——记第26支部党员活动

 

    谢晋故居位于绍兴上虞的谢塘镇晋生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途径一条小巷以后,我们来到了谢晋故居。这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院子空间不大,但是很精致。一走进谢家客厅,就被挂满的字画吸引了眼球,不但有已经发黄的“谢晋与电影”海报,还有很多谢晋学生或者朋友为其所作的字画。故居内的正厅和书房都悬挂有“东山谢氏”的台匾,这更道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位著名导演竟然是谢安的后裔(谢安,号东山,是当年淝水之战造成草木皆兵的东晋名臣)。
    房子里面装修比较古朴,分为客厅、书房、卧室、古式灶间、卫浴等功能区分,屋里陈设都是按照谢老生前布置。房间里并没有过多的家具,都是他生前喜爱的老家具,房间没有安装空调,管理人员说:“先生生活相当简朴,说不用装空调。”故居内还有各种荣誉物品,分为实物展示、图版展示等几个区域。有珍贵实物60余件,33种杂志,刊物共计3000余册。
    盖山苍苍,娥江茫茫,魂兮归来,共瞻音容。影坛巨腕谢晋虽然走了,但故乡的人没有忘记他。谢晋故居已经被上虞市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且成为上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3年11月21日,谢晋出生在浙江绍兴上虞的一个书香门第,8岁迁居上海,他每周三次跟随母亲光顾影院,逐渐迷上了艺术表演。1941年,18岁的谢晋选定了人生目标,独自去四川,考入中国唯一培养表演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国立剧专。1943年,谢晋主动辍学从艺,走出书斋,追随洪深等大师去中央青年剧社从事话剧工作,走上舞台实践的道路。他时而当剧务,时而做场记,时而又粉墨登场。几年之中,谢晋从台前幕后熟悉了导演工作的流程,确立了向导演事业发展的艺术志向。1947年,谢晋回到了南京国立剧专复学,选择了导演专业深造。
    谢晋,中国电影艺术大师,他的电影,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经典。从《舞台姐妹》、《女篮5号》、到《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鸦片战争》,都是紧扣时代命脉、关注民族命运,扬弃真美假丑、褒贬人性善恶,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汶川地震时,为了拍摄公益短片《中国,站立起来》,已经86岁高龄的谢老还亲自率领剧组前往共青森林公园,和近30位儿童一起拍摄这部公益短片,以他独有的方式为灾区人民祈福。
    作为中共党员,我们将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学习他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学习他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crack

要闻医教研
热烈祝贺普胸外科病区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和管理跃上新台阶
推进医疗对口支援 再续西部老区情缘气管内异物 抑郁症作怪
优化医院服务流程 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我院心胸外科普胸病区成功开展微创漏斗胸矫正术(NUSS手术)
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以评促建、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以评促建、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院服务流程 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 专版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 专版
浙医一院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浙医一院肝移植技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印尼医学界多方考察后最终选择浙医一院签约合作
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 专版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 专版
浙医一院肝移植团队在印尼刮起“中国风”授之以鱼并授之以渔——浙医一院肝移植团队悉心传授知识和技术
浙医一院肝移植团队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为国争光
医教研副刊
青年文明号在行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文汇报》整版巨幅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技术走向世界”服务社会 关爱老人
我院赴印尼开展肝移植工作的留守团队载誉凯旋回国参观谢晋故居
我院与印尼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国际网络服务平台开通田家园雪景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一等秘书冯安命在雅加达亲切接见我院医护专家快乐护士,走进央视
群情振奋迎演练 戮力同心众口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