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01日 星期五
朗读

近来肝癌研究领域重大观念转变

汤钊猷院士
危险因素:
除了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酒精的危险因素外,代谢紊乱(糖尿病,肥胖病,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低下)已经引起关注。
预防: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减少了肝癌的发病率,乙型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反应者肝癌的复发率降低。
早期发现:
AFP,尤其是AFP-L3比去γ-羧基凝血酶原更敏感。但是无论是AFP,还是去γ-羧基凝血酶原都不是最佳的。血清高尔基磷蛋白2看起来至少和AFP相当。
肝癌局部治疗:
Meta分析揭示了射频消融术优于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射频消融术促进了自然杀伤细胞的机能。
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
已发现针对放化疗起反应的介导因子。使用树突状细胞混合肿瘤细胞裂解产物所进行的过继免疫治疗获得了一定的进展。Meta分析证实了干扰素可以改善肝癌根治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聚乙二醇精氨酸脱亚氨酸在进展期肝癌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提示了一种代谢的方法治疗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雷帕霉素或尿嘧啶报道优于索拉非尼单一用药。在肝移植前应用索拉非尼作为新辅助疗法被认为是物有所值。不幸的是索拉非尼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已被注意到。舒尼替尼因为其药物毒性和低有效率还未被接受对于肝癌的治疗。个性化治疗:miR-26a低表达被证实对干扰素治疗反应良好。随着最近越来越多潜在的治疗标靶出现,在不远的将来,肝癌的治疗会出现重大变化。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会作为治疗肝癌的新策略。潜在的治疗目标如microRNA, 信号通路,肿瘤干细胞,内皮细胞正常化,抗有丝分裂等越来越引起人关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肝癌治疗的常规手段,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是一把双刃剑。许多的常规疗法导致了内皮细胞间质华促进了肿瘤转移,β-连环蛋白的激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抗炎剂降低了他们的副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过度治疗需要予以避免。
汤钊猷院士: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crack
| 要闻 | 医教研 |
| 创先争优 服务西部 | 肝癌侵入心脏 院士再创奇迹 |
| 浙医一院首次携手省内三甲医院 | 窝沟封闭 保护牙齿 |
| 卫生部领导来院调研信息化建设工作 | 不言放弃 |
| 我院举办2010年新同志上岗培训 | 卫生部领导来院调研信息化建设工作 |
| 我院开展新同志岗前医德医风教育 |
| 学术特刊 | 学术特刊 |
| 九月,我们连享学术大餐 | 胰腺切除并自体胰岛移植术 |
| 中国肝癌肝移植治疗的现状 | 肝叶切除后肝细胞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
| 肝脏原发及再发肿瘤的外科处理 | 钇90微球在肝细胞肝癌中的应用 |
| 2010国际肝胆胰疾病高峰论坛暨《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第一届编委会胜利召开 | 近来肝癌研究领域重大观念转变 |
| 科教研 | 副刊 |
| 资源共享,医患双赢 | 我院九三支社组织开展“九桐合作”医卫继教培训暨大型义诊活动 |
| “2010年浙江省《造口及慢性复杂性伤口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成功举办 | 第14党支部迈出“创先争优”第一步 |
| 我院持续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 穿越万里的爱 |
| 登高博见的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