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郑树森院长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0日

(上接1版)
    第二,浙一还需要发展。从过去的庆春路院区40多亩地,发展到现在庆春院区80多亩地、铁路医院60多亩地、大学路疾控中心18亩地,总共已经达到159亩地之大。另外,西湖区的之江医院,由西湖区筹建,共有1060张床位,建成后将无偿由我院进行管理;浙江大学与余杭区进行合作,要建立一个占地300多亩地的医学中学,建成后也将由我院进行管理。我们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辜负期望,一定要把这个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建设好。我们浙一的专家、学者,一定要韬光养晦、不断的与时俱进,把自己锻炼培养好,其中部分专家就会去那里成为学科带头人。
    第三,重视科研工作。我毕业的时候来到浙一,我就感受到浙一的科研氛围非常好。我在医院里面发现了传染病研究所,感到非常好奇,后来才逐渐明白,原来浙一理念是把科研和临床结合起来。后来我又发现,浙一的传染病科、血液科、胸外科、眼科、心血管科做的都非常好。自从97年当了院长以后,我就暗下决心,浙一不能光做一个开刀匠,不能只发展临床,浙一应该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现在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进步、获得了经费、吃到了甜头,使得我们的医疗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四,临床工作具有开创性。高科技带来高的医疗质量,也带来了高的收入。从97年的1亿多收入到每年递增2至3个亿,到去年的21亿多收入,正是浙医一院的高科技带来了高医疗质量,也带来了高收入。以前传染病、肝病治疗仅仅以药物为主,不仅疗效甚慢而且医院收入也低,但是现在人工肝肝脏移植、肾脏移植、骨髓移植等,不仅仅疗效显著,能使很多病人得到了重生的机会,而且医院收入也成倍的增长。这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第五,注重人才培养。医院不仅重视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临床一线医生的培养。浙医一院副院长陈亚岗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院长,浙医一院副院长王慧明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宁波北仑分院由浙医一院托管后,也有很大一批人才兼任院长、科主任。浙医一院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济济,并随时准备好了输送管理人才。同时,医院还非常重视临床一线科室负责人的培养,所以走到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浙医一院专家会诊的身影。我们的专家要多走出去,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浙一的优质医疗服务。浙一的医生在全省各地、在外省都非常有名望,正是你们支撑起了整个浙医一院,归根结底,是人才造就了医院,医院又培养了人才。
    第六,医院领导班子是一支廉洁、团结、可信、可靠的班子。浙医一院每年要建造大量房子,采购大量的设备,要购买大量的一次性材料,但是我们的招标非常规范,坚决不给药厂、设备厂家留余利、赚暴利,所以说我们的班子是可信的,是可靠的,也一定会做到廉洁行医、依法行政。
    第七,医院要发展,要重视职工的福利待遇。每年,我们都要为员工加薪,做到职工收入的稳定增加,要关心年轻同志,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温暖。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过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又那么飞速,党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变化,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发展的一百年。所以,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要坚信党的信念,要努力为党工作。
    我把毛主席的一首诗《七律——长征》献给大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浙医一院发展到今天,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我们还没有获得最后胜利,我们只是刚刚到了“陕北”,还没有解放“全中国”,我们一定要朝着最后的目标,朝着国际一流医院而努力。
| 专刊 | 专刊 | 
| 努力开拓进取 再创新的辉煌 | 组织结构图 | 
| 学科发展历史 | |
| 学科创始人 | |
| 学科医疗、科研成果 | |
| 学科简介 | 
| 专刊 | 专刊 | 
|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治方面 | 服务社会 | 
| ※血液肿瘤新疗法及其机制研究 | 热烈祝贺我院血液科成立60周年暨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成立50周年 | 
| ※白血病免疫治疗 | 我院血液科成功举办血液学高峰论坛 | 
| ※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 |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
| ※端粒酶和肿瘤耐药关系研究 | |
| 2000年以来省级以上科研成果题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