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相信爱有回报
鲁晓倩

    杭州的深秋很美。周末我与父母一起,爬山、喝茶、逛西湖,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如西湖水一般,平静的表面下也有暗涌侵袭,所以对现在平淡的幸福,我充满感激。
    因为父亲的一场大病,我们全家人都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10年前父亲因肝硬化晚期,病情急转直下,被送入浙医一院抢救。当时,父亲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妈妈整天面容憔悴,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全家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毕竟这已不是我们收到的第一张“病危”。
    在我们全家最无助的时候,郑树森院长给了父亲生的希望。郑院长在细心评估和周密考虑之后,建议父亲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治疗。当时父亲病情严重,基础情况很差,我们全家人都深知手术风险相当大,同时也深信郑院长精湛高超的技术。果真天如人愿,手术进行的相当顺利,父亲在监护室中一天天康复起来,我们全家人又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在此,我们全家人感谢郑院长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
    人常说否极泰来。郑院长亲自主刀为父亲手术后,父亲的身体恢复的非常快,两年以后,父亲已经坚持游泳锻炼,甚至还开始参加移植受者的运动会。我和妈妈从来没想过,父亲不仅恢复了健康,还能代表医院、代表浙江、代表中国人去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还一次次拿回金牌银牌!
    父亲是个知恩图报重情义的人,他手术康复以后,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每周雷打不动要到病房里探望病友,给那些等待移植和刚移植后的病友讲述自己的经历,给他们信心,做做心理疏导,父亲细心地做这些“小事”,我知道,他是在用自己身上的经验,报答医生,报答医院。
    高考填报志愿那年,父亲鼓励我学医,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魔。我回想起父亲生病的日子里,病房里时刻上演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景,他们的家人跟我与母亲一样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这些经历和感受每一刻都激烈地鼓舞着我,引导着我走向从医之路。那一年的初夏高考,我成功考取了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踏上了从医道路的第一步!
    在学习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后,我希望跟从移植专家学习这个专业。在考硕士的过程中,我顺利进入了肾移植中心陈江华教授的团队,父母都异常为我高兴。在医院学习的过程中,我目睹了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的病痛,不断地研究资料、查房、会诊、讨论,而当一个个病人转危为安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当我看到这些病人,我都能想起多年以前,父亲也是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下,有了第二次生命。
    2011年3月5日,是我父亲移植后10周年的“生日”。在这10年中,父亲经历了涅■重生的洗礼;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高中生,在导师的引领指导下即将成为一名医生。10年中,我和父亲也目睹了郑院长带领的医生团队,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挽救了无数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一切,改变了父亲和我的命运,这一切,让我和父亲都相信,相信爱有回报,相信爱心创造的奇迹。
| 专刊 | 专刊 | 
| 努力开拓进取 再创新的辉煌 | 组织结构图 | 
| 学科发展历史 | |
| 学科创始人 | |
| 学科医疗、科研成果 | |
| 学科简介 | 
| 专刊 | 专刊 | 
|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治方面 | 服务社会 | 
| ※血液肿瘤新疗法及其机制研究 | 热烈祝贺我院血液科成立60周年暨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成立50周年 | 
| ※白血病免疫治疗 | 我院血液科成功举办血液学高峰论坛 | 
| ※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 |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
| ※端粒酶和肿瘤耐药关系研究 | |
| 2000年以来省级以上科研成果题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