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浙一院报
浙一院报
报纸类别:杭州市
 所属地:杭州市
发行地区:杭州市
官方网站:http://
联系电话:0571-87236655
广告电话:
2011年01月01日 星期六

朗读

相信爱有回报


鲁晓倩

 

 

    杭州的深秋很美。周末我与父母一起,爬山、喝茶、逛西湖,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如西湖水一般,平静的表面下也有暗涌侵袭,所以对现在平淡的幸福,我充满感激。
    因为父亲的一场大病,我们全家人都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10年前父亲因肝硬化晚期,病情急转直下,被送入浙医一院抢救。当时,父亲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妈妈整天面容憔悴,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全家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毕竟这已不是我们收到的第一张“病危”。
    在我们全家最无助的时候,郑树森院长给了父亲生的希望。郑院长在细心评估和周密考虑之后,建议父亲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治疗。当时父亲病情严重,基础情况很差,我们全家人都深知手术风险相当大,同时也深信郑院长精湛高超的技术。果真天如人愿,手术进行的相当顺利,父亲在监护室中一天天康复起来,我们全家人又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在此,我们全家人感谢郑院长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
    人常说否极泰来。郑院长亲自主刀为父亲手术后,父亲的身体恢复的非常快,两年以后,父亲已经坚持游泳锻炼,甚至还开始参加移植受者的运动会。我和妈妈从来没想过,父亲不仅恢复了健康,还能代表医院、代表浙江、代表中国人去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还一次次拿回金牌银牌!
    父亲是个知恩图报重情义的人,他手术康复以后,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每周雷打不动要到病房里探望病友,给那些等待移植和刚移植后的病友讲述自己的经历,给他们信心,做做心理疏导,父亲细心地做这些“小事”,我知道,他是在用自己身上的经验,报答医生,报答医院。
    高考填报志愿那年,父亲鼓励我学医,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魔。我回想起父亲生病的日子里,病房里时刻上演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景,他们的家人跟我与母亲一样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这些经历和感受每一刻都激烈地鼓舞着我,引导着我走向从医之路。那一年的初夏高考,我成功考取了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踏上了从医道路的第一步!
    在学习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后,我希望跟从移植专家学习这个专业。在考硕士的过程中,我顺利进入了肾移植中心陈江华教授的团队,父母都异常为我高兴。在医院学习的过程中,我目睹了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的病痛,不断地研究资料、查房、会诊、讨论,而当一个个病人转危为安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当我看到这些病人,我都能想起多年以前,父亲也是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下,有了第二次生命。
    2011年3月5日,是我父亲移植后10周年的“生日”。在这10年中,父亲经历了涅■重生的洗礼;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高中生,在导师的引领指导下即将成为一名医生。10年中,我和父亲也目睹了郑院长带领的医生团队,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挽救了无数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一切,改变了父亲和我的命运,这一切,让我和父亲都相信,相信爱有回报,相信爱心创造的奇迹。

crack

要闻医教研
李兰娟院士荣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动脉全弓置换不输血浙一心胸外科勇攀高峰
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浙医一院心胸外科普胸病区开展大型动物肺移植手术
郑树森院长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浙医一院内分泌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永嘉县人民医院成为浙医一院协作医院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邓楠书记为浙医一院院士工作站授牌郑树森院长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专刊专刊
努力开拓进取 再创新的辉煌组织结构图
学科发展历史
学科创始人
学科医疗、科研成果
学科简介
专刊专刊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治方面服务社会
※血液肿瘤新疗法及其机制研究热烈祝贺我院血液科成立60周年暨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成立50周年
※白血病免疫治疗我院血液科成功举办血液学高峰论坛
※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端粒酶和肿瘤耐药关系研究
2000年以来省级以上科研成果题录
医教研副刊
齐心协力 共铸辉煌情系农村,扎根基层,优质医疗,服务群众
郑树森院士应邀参加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中国年会并作专题报告相信爱有回报
浙一心胸外科普胸病区成功主办中国医师协会2010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我院城站院区对家政人员进行消防培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院顺利完成人口普查工作
2010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在金华圆满闭幕我院九三学社社员赴桐庐调研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状况
附属一院参加全省“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大会并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