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01日  星期六
            
            
            
            
            
            
            
            朗读

※血液肿瘤新疗法及其机制研究

(1).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报道HHT能抑制Bcr/Abl融合基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杀伤作用;应用HAA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完全缓解率67%,3年OS为76%。首次报道HHT对骨髓瘤细胞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报道了HHT联合激素治疗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获得缓解、延长生存。
(2).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和报道三氧化二砷(As2O3)和白细胞介素24(IL-24)诱导白血病细胞自噬性死亡,发现抑制As2O3和IL-24诱导的自噬能显著增强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在死亡信号(如IL-24、As2O3)刺激下发生的自噬对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如果死亡信号刺激(压力)持续存在,细胞发生过度自噬,将导致自噬性细胞死亡;另一方面,抑制自噬将逆转肿瘤细胞对凋亡的耐受,显著增强抗肿瘤作用,揭示了靶向自噬途径将是抗血液肿瘤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后已有数十次被Cell Death Differ等国际著名刊物引用。这一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如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院Bo Lu在Drug Resist updat上对我们的研究发表评价:这一发现指出了增强砷剂效果的可能途径。
(3).尿多酸肽(CDA-Ⅱ)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PTEN和p15INK4B基因异常甲基化模式的调节:发现PTEN基因在高危MDS和MDS转化的AML中存在高度甲基化,很可能是MDS向AML转变的一个重要机制,可以作为CDA-Ⅱ去甲基化治疗的靶基因。并进一步发现尿多酸肽(CDA-Ⅱ)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4).雷公藤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醇(TPL)能够提高骨髓瘤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该研究阐明TP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靶点以及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了实验室证据以及新的治疗思路。
crack
| 专刊 | 专刊 | 
| 努力开拓进取 再创新的辉煌 | 组织结构图 | 
| 学科发展历史 | |
| 学科创始人 | |
| 学科医疗、科研成果 | |
| 学科简介 | 
| 专刊 | 专刊 | 
|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治方面 | 服务社会 | 
| ※血液肿瘤新疗法及其机制研究 | 热烈祝贺我院血液科成立60周年暨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成立50周年 | 
| ※白血病免疫治疗 | 我院血液科成功举办血液学高峰论坛 | 
| ※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 |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 |
| ※端粒酶和肿瘤耐药关系研究 | |
| 2000年以来省级以上科研成果题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