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陕文投报道
陕文投报道
报纸类别:西安市
 所属地:西安市
发行地区:西安市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广告电话: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朗读

韩城古城:在保护中焕发历史文化魅力



【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韩城古城范围内新增元代九郎庙、元代庆善寺大佛殿、清代毓秀桥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之原有的文庙、城隍庙、北营庙,古城范围内目前有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省级文保单位10处,韩城市级文保单位139处。据统计,所有文物保护单位不足古城全部建筑总量的11%。

  韩城古城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是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六大古城和魅力独特的千年古城之一。虽然肩负荣耀的历史光环,但其现实处境却岌岌可危:古城建筑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大多数历史建筑倒塌损毁严重,尤其是韩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绝大部分由居民作以个人居住用,保护力度欠缺。古城居民为改善生活条件,自行加盖、拆除翻建房屋,对古城传统风貌造成较大破坏。此外,由于古城市政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存在较严重的内涝,且受到文物保护的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

  现实的命题只有一个——保护。保护工程资金投入不菲,陕文投韩城公司与当地政府联手保护古城、恢复古城风貌、改善古城民生、盘活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古城保护改造尤为迫切和及时,保护改造进入倒计时。



韩城古城全貌


       ◆古城现状·保护迫切

历史建筑岌岌可危

古城保护刻不容缓

  韩城古城,始建于隋,依塬环山,北塔南桥,城区南北各约千米,街巷纵横,庙、寺、观、坊、台星罗棋布,文物古建量大价高,民居民俗特色鲜明。

  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名人故居以宰相王杰府第、闯王李自成行宫等为最。古街古巷四合院,儒家思想历久弥新,古风秦韵肆意流淌,被众多专家一致评价为“中国最有文化的古城”。

  但是残破的现状让人看后难以将其与脑海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面貌相统一。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古城保护现状十分堪忧:诸多历史建筑在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之后,或倒塌、或因大火损毁。同时伴随着居民日常生活使用但又缺乏必要的维护资金,很多传承下来的老宅院也已破败不堪,难以继续满足人居需要。在此基础上,古城居民因为居住需要,私搭乱建、拆旧翻新等,导致对古城历史风貌的极大破坏,这些都是历史的损失。基于这些,古城内目前存有的为数不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就急需进行保护。此外,古城历史上的72条街巷想走通的格致已成过往,众多巷道由于居民私搭乱建已成死胡同。同时,古城市政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存在严重内涝问题;至今古城无法接入天然气,居民日常生活及冬季采暖全靠煤球,存在严重的安全及环境污染隐患;大量街巷过于窄小,巷道内生活垃圾随意堆集,且大多数居民使用旱厕,卫生环境较为恶劣。韩城古城商业也主要以天桥商场及杂货铺、书店、旅游纪念品商铺等低端文化业态为主,其古城文化资源的“富矿”、“金矿”底蕴难以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

  据韩城旅游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韩城市旅游接待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3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此外,韩城作为传统能源型城市,煤炭化工产业比例一直是当地经济支柱,但煤炭终有开采殆尽的一天,文化产业的发展却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保护、改造古城,推动产业转型,加速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是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古城呼唤·传承创新

保护惠民发展提升

四举措激活历史名城

  在古城保护过程中,陕文投韩城公司始终坚持——保护、惠民、发展、提升的原则。

  保护。即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法》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严格按照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执行。该保护的保护,该修缮的修缮。对留在古城的居民,进行相关技术、政策指导,使这些古城居民也成为古城保护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惠民。通过对当地基础设施改造、打造亮点区域等多种举措,切实改善古城内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不动资产大幅增值。

  发展。对古城文化业态进行充分挖掘,对古城街巷文化、人文传说、历史典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并在城内区域进行集中展示。吸收国内外知名设计、建设团队参与其中,为古城长远发展共同努力。

  提升。古城保护改造过程中,将通过对古城基础设施改造、打造亮点区域等多种举措,助推文化旅游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韩城文化竞争软实力。

  通过保护性修复“保持原样”“原有建筑结构不动、局部修缮”“保持建筑形体结构、局部改造”等保持古城原有风貌和历史建筑。保护改造过程中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拓展其传承利用途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此外,在深挖韩城文化的基础上,在保护改造过程中,加快古城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做到造福于民。通过带动古城的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古城居民增收,切实达到古城保护与惠民双赢的目标。

  与此同时,陕文投韩城公司还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古城保护的诺言。一是运用影像记录古城风貌,做到有底可查。公司邀请国内专业团队历时数月,完成了古城内1300余户房屋建筑的视频拍摄工作,留存20多万幅珍贵照片及5000多个视频资料,为古城保护改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高起点制定古城保护规划,做到严格遵循。邀请文物、建筑、文保等国内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韩城古城保护改造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委托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韩城古城保护规划》;三是科学制定古城修建详规,做到谨慎实施。委托西北设计研究院制定《古城修建性详规》,对保存完整的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思路,修复彩绘、吻兽等细节性装饰构件,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四是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做到不留遗憾。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文物管理部门座谈会等各种会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文庙、城隍庙、五营庙、九郎庙等重点文保单位的意见建议;在城墙恢复与否的问题上,最终放弃原定方案,采纳了专家的建议,只展示遗址不恢复城墙;对如何保护城门、古城内街巷、民居群落等,邀请城建、规划、民俗等方面专家学者,韩城市级人大代表、老干部、部分群众代表等进行多次的座谈,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保护方案。甚至对古建院落的装饰、砖木雕刻细节以及古城外新建道路的命名等,都多次征求各方意见,不留遗憾。

  此外,在保护古城格局的同时,陕文投韩城公司还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邀请艺术家考察采风,并策划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国美协顾问、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文西在韩城采风时表示,韩城古城的保护比发展更重要,古城保护,将古城原貌呈现出来,保护与发展并举、科学结合,这一点韩城做得很好。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屈培青则认为,韩城古城作为我国少数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其建筑自成一派,古城内部分建筑保持了传统建筑的原真性,院落总体格局完整,必须尽快保护。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天津市营宸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李瑞森欣喜地表示,“韩城古城保护改造工作是科学、合理的,这将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让祖宗留下的宝贝重见天日,韩城古城复修是好现象,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古城蓝图·文化明珠

打造多元文化综合区

让旅游更有味道

  未来,韩城古城总体文化定位是:以明清建筑为主要特征,中国传统科举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兼有其它多元文化元素。总体感觉外显雄浑大气,质朴、厚重、耐看;内聚资源丰厚,温馨、舒适、惬意。多元体系交融并存,个性鲜明、风格突出、精彩纷呈。

  古城将实施一环(环城绿化景观带)、一心(金城广场)、一府(状元府)、一衙(县衙)、一院(龙门书院)、一宫(闯王行宫)、一街(金城大街)、一区(古城民居体验区)八大文化工程,最终古城将形成城内有现代商业时尚文化体验街区、史记文化体验街区、古玩街区、民俗文化街区、综合文化体验街区、民居体验区;城外有陕商文化传承区、仕文化体验式酒店、游客集散广场与服务中心、景区综合管理中心等文化格局及街区。正如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长、《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马炳坚所说,“如果韩城让老房子任其破败下去,这将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古城保护中,韩城应把握好保护与开发这个契合点,使其服务现代人。”东北大学教授赵琛则认为,韩城在文物保护方面用原来的材料延长现代文物的寿命做得很好,“修复保护就是要用原来的材料跟它同时代的材料来进行维修维护,这是符合文物保护法和修建的原则,韩城在这方面做得是很不错的。”

  陕文投韩城公司还计划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通过修缮、修复古城众多的明清四合院落博物馆、增补恢复72条古街巷、恢复建设50所韩城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等等,全力把韩城古城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古城之一,成为中国北方名城古镇休闲度假第一品牌。未来的韩城古城,将恢复历史风貌,这里将成为“文化之城”、“艺术之城”、“博物馆之城”。

  彼时的韩城古城,必将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再展新颜;彼时的韩城古城,将真正叫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名号;彼时的韩城古城,将是古城居民安居、休闲、增收的宝地;彼时的韩城古城,将成为韩城这颗渭北“明珠”上最闪耀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