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陕文投报道
陕文投报道
报纸类别:西安市
 所属地:西安市
发行地区:西安市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广告电话: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朗读

【藏品鉴赏】


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支持

作品:山乡小景

作者:赵望云

年代:1945年

尺寸:117.5×42.5cm

题识:凤章先生正拙  卅四年春月于长安 赵望云

钤印:赵望云、乙酉

鉴藏印:叙古斋鉴赏印、婺源胡润芝珍藏

    提到“长安画派”,不能逾越的就是赵望云这员主将,出身于农民的他,真实地从20世纪苦难中国的历史中走过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新中国时期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品中那种扑面而来的气息,记录了那个时代人眼中的世界,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我们进入那个时代最直接的引领者。

    1906年,赵望云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爱绘画,曾在表兄资助下在京华美专、国立艺专短暂学习过国画,但是因为没有中学文凭报考本科未被录取,后发奋自学,曾做《大公报》记者,进行大江南北旅行写生,记录二三十年代中国民众的苦难生活。赵望云的艺术可以从40年代初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农村写生”与“长安画派”。前面介绍的就是他农村写生的阶段,此时赵望云的画笔更像是照相机,摄取的不再是传统中国画那种避世隐居的文人生活,而是特殊时期,民间疾苦的记录者、呐喊者。所以,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赵望云这种“农民画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四十年代,赵望云就已经与中国共产党上层领导人及重要知识分子有重要交往,每次展览总有贵客到场。解放后成为中国美协西安分会的主席。

     1942年,辗转南北的赵望云携家眷迁居西安,开始他艺术生涯的重要阶段:长安画派。《山乡小景》即创作于这一时期。此时正值长安画派酝酿期。儿子振川出生,陆续收黄胄、方济众、徐庶之为徒,在西安成立平明画会,青门美术供应社,创办《雍华》杂志一方面团结陕西艺术家,带领大家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广泛写生创作,同时积极在西安为徐悲鸿、张大千等当时画界名家举办展览,与本地艺术家进行交流,为西安艺术界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从绘画风格上来看,农村写生时期,画面主要以现实人们的生活为主,山水只是人物的背景,此时绘画的目的,更多是再现当时人民生活的苦难,激发革命的民族热情。迁居西安之后,绘画内容开始有所变化,在画面中山水成为了主体,人物成为了点缀,但是与传统山水作品的不同之处非常明显。首先,是他画面中传达的气息,已经不是古代山水画中闲云野鹤的生活、不是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源、不是可以在空谷中坐听山泉的出世之境,而是非常朴素的一个当代人看到的自然感受,是一个并非受过传统国学浸染的普通人的感受,但是这种普通中透着农民的质朴及新中国初期,那个时代的人对生活充满憧憬而幸福的情怀,这也是为什么长安画派后来能成为近现代美术中不可逾越的重要原因。

    细看作品,远处山峦层叠,山间云气弥漫,中景树林中掩映一户农家,屋上黑瓦、茅草,院中人正在洗衣,衣架上随意晾晒着刚洗的衣物,地上一只狗与一只鸡似在争抢地上的食物,另一只狗则自找乐趣,一个孩子和老妇人正从山里摘草回来,远处山间一老农肩扛锄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山上泉水直泻向屋后的池塘里,引得一股蒸气弥漫,近处地田的池塘中,荷叶片片,一朵半开的莲花正婷婷立于水中。这就是赵望云1945年眼中的《山间小景》,这景色的确“小”,因为就只是一户普通农民的生活,但是这“小景”却很美,那是艺术家看到的农民生活的质朴美。

 在赵望云晚期的山水创作中,趣味发生了些微的变化:画面中的现实人物少了,有时几乎没有,这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现象;同时,由之前的淡设色变成了纯粹的水墨,《溪山幽径》、《岭上青松》、《山色水声》这些作品的题识让人不难想到传统山水的意境,也许亲历文革浩劫的赵望云在借用传统山水的趣味表达他内心所发生的隐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