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模式的典范


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在陈江华教授带领下,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肾脏病综合诊疗中心之一,在整体规模上达到全国第二位;并在肾脏移植、包括肾的多器官联合移植、血液净化、危重肾脏病抢救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独特的前期肾病、尿毒症的透析治疗、肾移植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为开展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早期诊治、延缓肾衰、肾脏替代)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每年有近1000例肾脏病患者在浙医一院通过肾脏穿刺明确诊断。新型免疫抑制剂在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腹膜透析的规模在短期内达到了国内前列,建立了完善的病人随访系统。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在透病人400余人,维持性透析最长存活达20年,1年存活率95%,5年存活率83%,10年存活率63%,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无论是国内还是西方国家,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均已达到10%左右,其中一部分病人治疗比较困难,而且会有一小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如果没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必将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新发病的尿毒症在10万人以上,必将给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通过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已经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肾脏病治疗模式。3000例肾移植对陈江华教授领导的团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但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肾移植——对于尿毒症来说,目前为止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可是由于供肾来源缺乏,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尿毒症病人有机会接受肾移植,其他的病人只能忍受日复一日的透析。
因此合理合法地扩大供肾地来源,是当前一项艰巨和开拓性地任务。我们为这么多的人为了亲情,自愿捐献出自己一个宝贵的肾脏而感动、感慨,也大声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打破旧的观念,推动国民提倡死后自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风气。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将是一条比亲属捐肾更为合理和有前景的道路。去年以来,经过多方努力,浙医一院已经开展了3例无心跳尸体捐肾的肾移植手术,为接下去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看着肾病随访门诊熙熙攘攘的人流,看着宽敞透析室里整排整排的透析病人,就会觉得肾脏病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 要闻 | 要闻 |
| 肾乃五脏之梁 移植再续生命 | 肾移植随访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 |
| 肾移植后感染零死亡的实现 | 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模式的典范 |
| 骨髓诱导免疫耐受的成功 | 浙医一院肾移植突破3000例 |
| 排斥无创性诊断和预警系统的建立 | 展望 |
| 专 版 | 副刊 |
| 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健康进家庭”新格局 | 视听的饕餮盛宴 给力的迎春晚会 |
| 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 用心感恩,真情展望 |
| 建家庭健康档案 关爱家庭健康 | 浙医一院药剂科成功举办首届金点子大赛 |
| 《重大传染病社区管理》培训 | 浙医一院2010年再获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先进单位的殊荣 |
| 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寄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