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
            
            
            
            
            
            
            
            朗读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委会圆满召开
本报讯 2011年11月18日,正值金秋好时节,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委会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五千年文化发祥地”的杭州良渚隆重召开。出席会议共有86位杂志的编委,他们都是中国器官移植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史红社长,管理办鲁玉红主任莅临指导本次会议。
首先,总编郑树森院士从办刊历程,办刊思路,展望三方面详尽介绍了从2003年创办《移植杂志》到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承办《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的发展历程。《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是我国第一本涵盖器官、组织、细胞移植等相关领域的电子版学术期刊,目前已经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数据库收录,列为浙江省卫生厅医技人员晋升目录一级期刊。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ISSN 1674-3903;CN 11-9290 /R)延续了《移植杂志》“立足前沿,集思广益,严谨治学,求是创新”的办刊宗旨,并采用多媒体出版技术,以大容量、图文声像并茂的DVD光盘形式出版形式,展示了杂志“紧跟学术前沿,导向学科发展;信息来源多样,表现形式各异”的办刊优势。
郑树森总编在会上衷心感谢广大编委多年来对杂志的关心支持,同时指出下一步的计划和目标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和管理;继续加强组稿力度,提高稿件质量,保证期刊学术水准,力争尽早进入中国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努力打造中华牌的精品期刊。
接着杂志顾问、开展我国器官移植的先驱之一夏穗生教授发表精彩的讲话,他肯定了《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创刊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指出编委是期刊发展的坚实后盾,应该发挥编委的能动性,从而促进期刊的快速发展。杂志副总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严律南教授在会上也充分肯定《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自身的办刊特色。同时也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为杂志将来的内容策划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在出版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出版模式不断涌现,给科技期刊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国际出版业的趋势,利用各种科技创新手段积极推广期刊,不断增强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期刊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我们深信,在郑树森总编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内外移植科学领域内广大专家、作者、读者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在我院期刊中心全体编辑人员的努力下,《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杂志管理办公室)
| 专 版 | 副刊 | 
| “人工肝”,20余年救了1500人 | 我为院史画卷增色添彩 | 
| 当年做人工肝治疗的少年如今很健康 | 听陆老讲述为周总理治病的故事 | 
| 人工肝好比“体外肝脏” | 一次收获颇丰的采访 | 
| 20余年历程,获8项国家专利 | 她和老伴专程来到院史办提供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