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浙大附属一院肝移植手术超千例主刀医师郑树森院士成为美国名校荣誉教授

孩子们肝移植后健康成长,图为孩子们与主刀医师郑树森院士合影
    本报讯  2011年10月17日上午,一场很特别的庆典在浙大附属一院召开。会上亮相的一份千余例肝脏移植报告,令人欣喜,它意味着生命之花一千次再度绽放,一千份希望和新生以及一千个幸福的家庭。
    从温州赶到杭州的董先生,短袖T恤露出健硕的手臂,更像个健身教练。他肝移植9年多,如今,每天早上5:30起床锻炼,风雨无阻,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曾因吃减肥药导致肝衰竭的张女士,昨日在老家给医生打来电话:“宝宝一周岁了,离不开我,感谢郑树森院士,让我肝移植以后还能顺利结婚生子。”
    会场上,不时有小朋友嬉笑跑过,五六个小朋友,都是浙一的“心肝宝贝”,11岁的邵汤宁9个月大时接受肝移植手术,当时是国内年纪最小的肝移植受者。已经4岁的新疆宝宝艾尔科,长高了很多。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家71岁高龄的周廉院士健步上台,深情讲述接受肝移植五年多来的健康生活,盛赞该院肝移植技术,他说,移植术后8个月,我就恢复工作,到上海参加学术会议。至今仍然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今天我想跟大家说一句,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过得有价值,更精彩! 
    杭州人鲁金祥,肝移植后多次在国际国内的移植者运动会上获得金牌。他说,他每周都会去医院,与肝友们交流探讨,鼓励他们活得更健康。
    一位21岁时身高仅1.26米的安徽女孩患肝糖原累积症患者,在2004年接受肝移植后,如今已长高了20多公分。
    这是一场肝友的聚会。几十位从河北、新疆、安徽等全国各地赶来的患者,满怀感激之情。这也是一场高端的肝移植国际研讨学术会议。国内外的肝移植专家汇聚一堂,对移植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从美国赶到杭州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外科系主席、肝胆胰外科主任Ronald教授,现场向郑树森颁发UCLA荣誉教授证书,郑树森成为该校医学领域首位来自中国的荣誉教授。Ronald教授对该院完成逾千例肝移植手术表示惊叹。院长郑树森院士说:“看到我的病人们,小孩子健康成长,年轻人结婚生子,成年人重返社会和家庭,享受天伦之乐,还有的驰骋世界体育赛场摘金夺银,我作为一位医生,特别有成就感。” 
    据介绍,浙大附属一院肝移植团队至今已成功完成1031例肝移植手术,其中活体肝移植166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术后1年生存率达95.2%,3年生存率达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肝肾联合移植病人,创造并保持国内最长纪录(12年余),胰肾联合移植病人,保持亚洲最长纪录(17年余)。创国内最小年龄婴儿活体肝移植纪录,活体肝移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开创了国内急诊活体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先河。
    该院肝脏移植团队致力于创新外科理念与技术,在肝移植的关键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引领我国器官移植学科发展。提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国情特色的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标准——“杭州标准”,在不影响患者移植后生存率的情况下,扩大了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范围,挽救了一大批终末期肝病患者。目前 “杭州标准”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国际标准”。
    开展活体肝移植技术,不仅缓解供肝紧缺的矛盾,也使无合适肝源时及时救治病情危急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成为可能。将李兰娟院士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移植的效果,该项目荣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在乙肝防治领域,创新性地使用小剂量乙肝丙种球蛋白联合拉米呋啶预防方案,在大大减低费用的同时,降低了乙肝复发率。建立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模型,发现了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率高度相关的三个危险因素,即术前HBV-DNA载量、有无抗病毒治疗以及是否合并肝癌,提出了基于上述三个高危因素的乙肝复发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术后复发率,对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开展胆道和血管重建技术创新,缩短了手术时间,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创建肝移植术后预后预测模型和小肝综合征防治新方法等一系列术前术后综合诊治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肝移植受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重现健康风采。(文/党办  图/院办)
| 专 版 | 副刊 | 
| 首席全科医师解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 小楼玉兰今犹在 回溯百年话因缘 | 
| 老年高血压的解读 | 团结、协作、拼搏、收获 | 
| 远程会诊系统-让浙大附属一院专家面对面帮助您康复治疗 | 迈步东河畔 健康快乐行 | 
| 良渚门诊部开展上门建档服务 | 浙一急诊的风采 | 
| 我院全科医学科积极参与创建“浙江省全科医学国际培训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