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01日 ;星期一
朗读

我院成为浙江大学首个年度科研经费超过一个亿的附属医院
2009年附属一院成为了浙江大学首个年度科研经费超过一个亿的附属医院。这个数字与1999年四校合并后第一年我院当年到位的298万元科研经费相比,提高了33.6倍。
2009年,附属一院启动了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的3个负责项目和1个“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行业计划承担并启动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的获得资助项,也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数38项。继2008年获得杰青1项后,2009年再次获得杰青1项,2009年在成果方面有2个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CI收录论文数连续第六次进入“全国医疗机构SCI收录前十强”。
多年来,浙医一院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发展,坚持科教强院战略,以科技创新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紧密合作的理念。科教强院表现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三个方面。2009年医院仅用于科研奖励和配套的费用就达到5600余万元。在科研管理方面,医院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为了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充分发挥其作用,多次对“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及报销管理办法”、“科技工作奖励及配套办法”等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促进科研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拥有两位院士、长江特聘教授3名(含长江讲座教授)、求是特聘教授2名,他们不仅通过自己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多渠道多途径争取各类课题,也在不同层面上为医院的其他团队、个人争取项目和机会。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医院在2009年特设“浙医一院之江特聘教授”岗位,希望通过在长江学者、求是特聘以外,多途径地引进更多高层次科研人员和团队。医院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努力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研究生已成为医院科研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是带动整体学科建设发展的平台,是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的重要标志,通过这些高层次的平台不仅可以引进到高水平人才,整合现有的设备和人才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科交叉、交流,争取各方面投入。2009年内我院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P3实验室分别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科技部、卫生部多位领导前来调研、检查,对实验室在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2009年9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联合实验室”,发挥两个实验室各自优势,在国家层面上争取更大的合作。
医院充分认识到科研合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在现有浙江大学校内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优势学科的交流,从以往单个人的交往,引导向整个学科的合作。医院科研副院长和科教科参观了成都、西安等多家医院,学习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和思路,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取长补短。
在浙江大学大力支持下,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附属一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快速稳步发展。(戎 斌 王其玲) crack
| 专 版 | 副刊 |
| 2009年下半年满意服务标兵先进事迹 | 我院荣获浙江大学“院系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
| 2010年除夕夜的那场雪 | |
| 节目单 | |
| 白衣天使业务知识大比拼 | |
| 关于表彰2009年度《浙一院报》“宣传工作优秀科室、优秀通讯员”的决定 | |
| 浙一员工品质好 完璧归赵还钱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