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1日 星期三
朗读

香港玛丽医院工作感悟
吴金艳
我有幸得到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的邀请,在医院及护理部的支持下于5月1日到达香港玛丽医院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学习,跟随玛丽医院造口治疗师李伟娟副教授学习造口与伤口专科护理。虽是短短的两周时间,却让我感触良多,感悟颇深。
医院管理规范化:香港玛丽医院是政府资助下隶属医管局的公立医院,是一所融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公立医院。同时亦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医院共设住院床位2000张,职工人数4000多人,其中护士有1600多名(床:护=1:1),医师400余名(床:医= 1:4),专职医疗人员400多人,其他1700多人,平均住院天数5.5天。玛丽医院为公立医院,病房的条件与内地三甲医院相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条件不如内地。但病房很安静、整洁、温馨、和谐。大房间通常也会住6-8人,每张床间均用布帘相隔,非常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包括我们去护理病人,老师都会先征得病人的同意。病房实行无陪护制度,只在固定的时间探望。病房内物品摆放有序,各种转运车停放在划线的专门区域。各种标识和温馨提示清晰,各种流程指引简洁明了。护士办公室为全开放,空间不大,摆放各种文件柜、资料柜和各种常用的护理材料,非常方便护士取用。各楼层治疗室的物品摆放基本是统一的,我们跟随老师到各个病房会诊病人,在治疗室的相同位置都可以取用到需要的物品。在病房的护士站、治疗室、走廊都可以见到5S管理方法的宣传报,“常整理、常清扫、常整顿、常清洁”等5S管理标语时不时的印入你的眼帘,时刻提醒大家保持环境的整齐、有序,可见5S管理法已经延伸到医院的各个角落,所以病房的空间不大,但是却忙而不乱、有序整齐。
爱心和敬业:在我去玛丽医院进修之前,就早已听闻香港医护人员的敬业,在周会上,我院郑树森院长也曾不止一次介绍玛丽医院的种种优秀。的确,两周的时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那种优秀的职业素养。跟随老师去很多病房会诊,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及时的得到他们的帮助,医护人员对工作都十分认真负责,高年资医护人员言传身教、低年资医护人员勤奋向上,蔚为风气。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为病人考虑得无微不至,对有可能造成病人不良影响的任何微小因素都力求避免。如使用仪器需贴胶布,都会先贴一块人造皮肤(一种敷料),再将胶布贴于人造皮肤上,从而避免胶布直接接触皮肤引起皮肤过敏和损伤;在骨髓移植病房,为了减轻病人一个人单独住在层流室的孤单,房间里摆放了电脑、小音箱、亲人的照片和写着家人鼓励的贺卡,尽量给病人营造一个接近家庭、温馨的环境。工作人员面带笑容,态度和蔼,或是给病人打招呼,或是安抚病人,从医院管理者到工作人员都是轻声细语,让人能深切感受到对病人的浓浓关爱之情。
注重健康教育和服务延伸:在医院通道、楼梯的转角、病房的门口等随处可见各种健康宣传栏和小册子,内容涉及各种疾病的预防、手卫生知识、标本的采集、安全服用药物等等,为病人、家属提供了几乎完整的健康教育资料。除此之外,医院还推行一系列社区服务及支持系统,如癌症中心的照顾支持、舒缓护理咨询、家庭护理及社区义工服务等等,把各种服务延伸到社会和家庭。为了能保证这项工作的实施,医院的护理人员还要到病人的家里实地查看家庭环境,评估患者是否能居家进行营养液的输注。包括家具的摆放、合适的温度、清洁等,如果病人的家庭环境不能改善,老师还需要联系社区帮助病人。从这一事件也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玛丽医院秉承的“全人关顾”的服务理念。
良好的职业形象、护士的职业受人尊敬:郑院长曾反复赞扬与称颂玛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此次学习我也便多了几分关注。在玛丽医院护士服都是量身定做,服装熨烫平整,护士穿着合身、得体的裙装,非常的职业。颜色、衣服上肩章的不同设计都代表着护理人员不同的层次;不同部门的护士服也有些小小的变化;男护士有专门的服装。在玛丽医院,所有护士都在一幢宿舍楼内完成更衣,宿舍楼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但却维护得整洁、干净。护士非常注重自己工作服的保管,都用衣架整齐的挂着。对于医护人员的形象,医院也制定了专门的标准服务规范和制度,如医护人员着装、服务体态及语言使用都有明确的标准与模式。另一方面护士不断进行专业培训,护士知识全面,不同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内容,能真正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全人护理,而专科护士在护理服务实践中更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贡献,提升了护理的专业形象。良好的职业形象、丰富的护理知识,使得护理专业是很受病人尊敬的职业。
重视院内感染控制:医院把洗手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医院随处可见洗手池和手卫生宣传画,在病区的入口、走廊、护士站、病房内均安装洗手池、洗手液,水池上方均贴有洗手方法,病床的床尾均挂上一瓶快速手消毒液,便于医务人员查房检查操作时消毒手。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医院的大门口便设有洗手池,入院的病人或家属均会自觉的洗手,通过病人、家属、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来控制院内感染。
造口、伤口护理在玛丽医院的发展:造口、伤口专科护理发展在玛丽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香港最早的造口治疗师便来自于玛丽医院。1990年李伟娟老师赴英国完成造口治疗师文凭的学习,做为一名全职ET(Enterostomal Therapist)在玛丽医院工作了20年,负责全院疑难造口、伤口的处理,每周开设3次门诊,李老师对于造口、伤口的护理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造诣。李老师非常重视专科护理的发展,将国际造口治疗师的培训项目带到了香港以及内地,在她的帮助下成立造口治疗师学校,为香港以及内地的造口、伤口专科护理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深得大家的敬重。老师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诲,更重要的是她对工作的执着、敬业和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两周的时间,让我对玛丽医院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香港医院的体制与内地有所不同,但是感到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整洁、安静的医院环境、科学而规范的医院管理、先进的护理理念及工作人员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到受益非浅,不虚此行。随着我院的发展、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重视,将会给我们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发展空间,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改进,一定会不断提升我院护理品质。
crack
| 要闻 | 医教研 |
| 和谐和畅和衷共济 同心同德同创未来 | 成功见证成长 |
| 我院郑树森院士及李兰娟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双双入选首批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 | 小小针灸酿大祸 |
| 国家“重大专项生物与医药板块监督评估组”来我院督查“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 | 依托科技 提升品质 |
| 创新思路 加强合作 强化管理 促进医院科学发展 | 创新思路 加强合作 强化管理 促进医院科学发展 |
| 和谐和畅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同创未来 |
| 专 版 | 副刊 |
| 以大爱拥抱生命 | 继往开来 走向世界 |
| 二次生命 灿烂绽颜 | 心灵的震撼 |
| 天道酬勤 我院日手术量再创新高 院士主刀 一日5台高难度大手术 | 偷得浮生半日闲,夜游杭州古运河 |
| 换肝女孩做妈妈啦 | 香港玛丽医院工作感悟 |
| 郑树森院士担任第16届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年会共同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