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01日 星期三
朗读

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
医疗行业是一种高科技、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高负荷、高奉献的职业。医疗过程复杂,专业性强,患者个体差异大,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诊疗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作为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殊职业,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的临床医务人员心理与职业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推进,医疗市场风云变幻,医患矛盾难以缓和,各项对医务人员的保障机制不尽完善。
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表现
医务人员较大的压力主要分为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社会环境压力和个人成就压力。一些医务人员因长期背负着压力带来的负性情绪,减弱或丧失了学习业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能力,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诊疗活动的厌倦和对患者的冷漠;当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治疗结果不满时,立即产生防范、戒备心理,抵触情绪较强;发生医疗事故后,个人须承担精神压力、经济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引发医务人员焦躁情绪和抑郁心理;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以及焦虑、紧张的心情使许多临床医务人员身体呈亚健康状态,甚至患上了各类躯体疾病。常见的精神心理疾患包括抑郁症、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躯体化障碍、失眠症、酒精或药物依赖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又引发婚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社会功能的严重受损。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和自我调适
医院管理者应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了解医务人员的困惑,建立相应的减压机制,给医务人员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心理疏导: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掌握与患者心理沟通的方法和自我心理舒解的方法。
2.良好的医患沟通: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在诊疗过程中及早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增强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正确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诊疗和护理的期望水平,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医学所具有的风险性,科学的认识和对待医疗活动。这样可避免大量的医疗纠纷,防止分散医务人员的精力,减轻工作和精神压力。
3.自我调适:(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改变自己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状况;(7)需要找到一个自己的“心理医生”,即各种不良情绪宣泄的途径。(胡少华) crack
| 专 版 | 副刊 |
| 不断开拓进取的放疗中心 | 内分泌科庆贺童钟杭、夏惕勤教授80寿辰暨从医从教54周年 |
| 人生八步走 | |
| 孤独芭蕉雨 | |
| 第五团总支杭州极地海洋公园游记 | |
| 恨其不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