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努力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竞争力
陕文投集团总经理 王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报告为加快发展和壮大我省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陕西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发展文化产业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然而,长期以来,受观念、体制等束缚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制约,我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在总量上没有人家大,在速度上没有人家快,在品牌上没有人家多,在实力上没有人家强。从产业角度分析,主要问题是:小、散、低、土。小,即企业规模小,市场中缺少一批在行业中有引领作用的主导型企业。散,即资源要素高度分散,产业集中程度低,规模不经济。低,即市场眼光低,创新能力低,专业化水平低。土,即文化与科技融合不够,从文化产品到文化旅游服务,缺少与时俱进的现代感、现代元素。
文化产业界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就是要从我省实际出发,着眼于市场构建和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结合陕文投集团发展现状,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眼于培养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的标杆龙头企业,提高我省文化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文化产业与别的行业一样,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即生产要素要向少数有规模、有品牌、集约化程度高的大企业集中,从而培养垄断竞争性市场格局。近三年来,陕文投集团成立了陕文投影视投资公司、陕西文物复仿和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陕西书画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西部传媒公司等,都是努力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些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企业。
第二,着眼于构建市场平台,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集约化的前提是专业化分工,而专业化分工又必须依靠健全完善的市场服务保障体系。为此,我们要努力把陕西文化产权交易所、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和陕西文创产业研究院等市场平台建设好。同时,还要积极创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公司、文化产业小额贷款公司等,构建支持我省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平台。
第三,着眼于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要坚持国际化视野,立足打造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现代文化、娱乐和旅游产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72座帝王陵,记录着中华民族最为古老辉煌的历史,用现代3D、4D、环幕、骑乘等高科技手段,让沉睡千年的东方文明辉煌重现,是陕文投人的“中国梦”。我们正在推进的“东方帝王谷”——高科技历史文化园项目,就是要构建国内一流文化与科技结合的高地,推动陕西文化走向全国、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同时,我们的云创意威客网络有限公司也是文化创意与互联网融合的平台,希望用三年时间做成全国一流的网络创意平台。
陕文投集团正在加速成为“陕西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平台、陕西一流文化品牌的创建平台、陕西文化资源的整合平台、国有文化资本的增值平台”,我们将通过打造一批接轨国际知名品牌,向全国讲陕西的故事,向世界讲中国的故事,践行陕文投的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