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文投报道 |
| 陕文投报道 |
| 报纸类别:西安市 |
| 所属地:西安市 |
| 发行地区:西安市 |
|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
|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
| 广告电话: |
朗读

陕文投的红色文化观叫响延安之红




延安,一个极富时代色彩和象征意蕴的名称,中国现代史上最耀眼的符号,充满着革命的光辉、理想与信念。
延安,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红色文化与黄土文化的双重富矿。
延安,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种公文、报道、汇报材料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
在建党90华诞的重大节日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主题愈发显出火热之势,全国各地都在围绕其推出文化亮点,聚拢人气,延展红色旅游产业链。今年6月9日是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文投”)挂牌成立两周年的日子,可以说,对延安红色文化的思索、调研与推进在这两年间从未中断。
一个文化企业如何推动如此富集,且具有唯一性、至高性的文化资源发展?几部影视剧、几台演出能给延安文化旅游带来怎样的新变化?陕文投与延安市将通过怎样的努力,真正叫响延安之“红”,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与笔者一起走进陕文投的 “红色文化观”。
革命圣地
陕文投眼中的文化“富矿”
据报道,近6年来我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年均增长18%,综合收入接近4000亿元。红色旅游市场活跃,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体现出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综合带动作用。
中办、国办印发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继续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要突破8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
2009年8月,陕文投集团董事长段先念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说道:“其实要说梦想,我最想做的就是延安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文化责任……延安的文化,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作为全国闻名的“曲江模式”的创立者,段先念谈起延安的红色文化激情满怀,如何促进以红色旅游为代表的延安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是他长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陕文投成立后,公司领导多次带队赴延安地区调研,联合文化专家、策划机构对延安城市广场、南泥湾、安塞、志丹、黄陵等地进行了综合论证。在2009年11月形成的公司三年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提出“建设延安红色旅游板块,打造国内最具影响的红色旅游全新体验式主题景区”。这一思路得到了延安市委、市政府的认可与响应,陕文投作为省属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在跨行政区域的产业行为和投融资能力上显现出特有优势。公司迅速成立了延安项目组,专门负责与当地政府对接、获取项目基础资料、推进概念策划等工作。他们中有的人水土不服、有的人孩子才一两岁,一次次驻点出差,往返奔波……其执着精神受到了当地领导的赞许,也激励着这支年轻队伍的每一位成员。
陕文投2011年工作要点中,将围绕建党90周年打造陕西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确定为五大年度目标之一。段先念在公司会议上强调,红色文化是陕西最富有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化,是陕西无可比拟的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要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依托,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载体,以内容和艺术创新为动力,让陕西红色文化大放异彩、叫响全国。陕文投由此相继策划了东方红广场、东方红大剧院、大型演出《东方红》、大型情景音画《延安颂》、大型实景演出《舞动延安》、纪录片《我们在延安》与歌舞电影《兰花花》等重大文化项目。
“三个延安”
从红色演出开始的文化畅想
结合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开发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商品,积极创作、生产、推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艺产品”,陕文投积极寻找国内一流团队,策划打造精品文化项目。去年4月初,陕文投总经理王勇赴安塞县调研时,向安塞县领导提出依托腰鼓山打造大型实景演出《舞动延安》; 5月中旬,第六届深圳文博会上,段先念与央视副台长、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签订大型纪录片《我们在延安》拍摄协议;6月,与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联合策划大型情景音画《延安颂》。这 “三个延安”项目都将在今年“七一”前后精彩推出。
陕文投斥资2000万元出品的大型情景音画《延安颂》将于6月27日在西安长乐大礼堂倾情首演,向建党90周年献一份厚礼。眼下,《延安颂》剧组正在紧张排练,即将撩开神秘的面纱。值得期待的是,此次《延安颂》的演员阵容可谓“大腕”云集,文化部特别巡视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著名文艺活动家曾庆淮担任艺术总监,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担任音乐总监,主要演员汇集了老中青三代著名艺术家。《延安颂》总导演、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副团长甲丁介绍说,“整台演出以音乐为核,舞蹈为髓,讲述为魂,力求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成为继《东方红》、《复兴之路》之后的又一红色经典。”在西安首演后,《延安颂》还将进行全国巡演,最终成为延安当地的常态演出,对于我省弘扬延安精神、唱响红色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延安是不灭的精神、延安是无尽的情怀、延安是永远的眷恋。”《舞动延安》总撰稿人王欣在策划开篇这样写道。该演出由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仪式演艺运营和广州亚运会开闭幕仪式执行运营的北奥公司承制,以陕北安塞的窑洞为背景,以腰鼓为主要的表现元素,打造一部真正富有浓郁陕北风情,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情景舞剧。《舞动延安》是陕文投集团联合延安市、安塞县共同打造“红色文化与陕北民俗生动融合”的优秀演出,塑造陕西文化品牌的有力实践;也是围绕保护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破题之作。
十二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我们在延安》将用最真实的历史档案、历史文献以及首次披露的珍贵图片和影像资料,结合对众多亲历者、专家的采访,以及情景再现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经济政策和道德情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的摄制组先后召开十多次创作会研讨会,深入采访延安革命时期亲历者及后代50余人。目前,该片正在后期制作和宣传推广,为央视播出做准备。
天时地利
政企联手奏响“红色强音”
近年来,伴随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条件改善,红色旅游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但延安的红色旅游文化还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品牌。据了解,江西井冈山已打造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4D电影《黄洋界保卫战》、中国红歌会等文化旅游精品。湖南韶山正在建设中国最大的红色旅游主题公园。延安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中提出,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原则,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
陕文投积极主动介入延安红色旅游,同时获得省上和延安市的认可。今年5月,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在到任10多天后就安排召开会议,听取陕文投关于《延安颂》的方案汇报,并在安塞县调研期间对陕文投投资建设的“安塞黄土风情园区”作了重要指示。去年11月,副省长郑小明在陕文投与延安市的红色文化产业对接会上指出,支持延安文化产业发展是我省的责任和义务,陕文投集团调研提出的五大文化项目符合延安实际,对于推动延安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突破,要努力将这些文化项目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评判的精品工程。今年4月中旬,延安市市长梁宏贤到陕文投考察时指出,延安在积极寻求“依托大企业,实现大发展”,陕文投与延安在今后的合作中应以红色旅游为起点,开展更加广阔,更加深入的全面合作。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未来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进程中,陕文投将成为其一股强劲的市场力量,结合革命旧居保护、城市改造提升、文化业态丰富,助推延安红色旅游实现产业化升级,通过市场手段激发延安“一红三黄”文化潜能,使延安成为中国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标识性符号。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名字,承载了中华儿女热血澎湃的红色记忆。东方红广场、东方红大剧院、安塞黄土风情园、《东方红》、《延安颂》、《舞动延安》、《黄帝》、《我们在延安》、《兰花花》、《陕北启示录》……这一串闪耀着光辉熠熠的文化精品,是陕文投对延安“红”的深挚情感与文化责任的鲜活写照。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作为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强劲一极的延安将耸立在黄土高原,助推陕西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文/李保林)
| 要闻 | 要闻动态 |
| 报眼 | 园区承载 城镇带动 产业支撑 |
| 大型情景音画《延安颂》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 以文化精品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
| 打造精品文化工程 推动延安文化旅游加快发展 | 陕文投赴咸阳考察调研文化产业项目 |
|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启动 | |
| 一句话新闻 |
| 重点关注 | 企业文化 |
| 李长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蒙曼:“帝陵”主题公园的文化探秘 |
| 刘云山: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 杨争光:以影视龙头拉长文化产业链 |
| 陕文投参展第七届深圳文博会 | 陕文投围绕“创先争优”举办党史讲座 |
| 陕西书画艺术交易中心参与主办方力钧当代艺术展 | 图片新闻 |
| 在方力钧画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 陕文投党员干部参观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全国巡展” |
| 交流合作 | 陕文投人力资源管控项目首次汇报会召开 |
| 深度特写 | 影视前沿 |
| 陕文投的红色文化观叫响延安之红 | 陕文投“三箭齐发”抢滩全国荧屏 |
| 中国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签下“第一单” |
| 项目聚焦 | 产业信息 |
| 文仿公司“世园淘金”记 | 在陕西版图上的文化书写 |
| 陕文投立足陕西构建全国院线 | 依托历史,成就文化产业 |
| 影像节作品征集启示 | |
| 《陕文投报道》征稿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