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无奈的“透明”
●文/忆君
模糊自有模糊的魅力,艺术家创造出“朦胧诗”、“抽象派”、“意识流”;外交家表现其机敏、睿智、变通;实业家避实就虚、争取主动。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是借用模糊来实现的。
模糊渗透到公共场合、消费领域,更让人感受到它的“魔力”:小公汽的“马上就走”,说不定至少得半个钟头;封面画得吓人倒怪,一翻内容却稀松平常;小摊上亮出的“跳楼价”,指不定让谁跳楼;上熟人那儿买东西不好意思复秤,可宰的就是你熟头熟脑的。模糊的红包、模糊的招牌、模糊的商标、模糊的演唱,闹得平头百姓犹如误入雷区,濒临陷阱,稍不留神,就被人宰一刀。
若是单单花了冤枉大头钱,吃亏长见识也就是了,偏偏是害你花了钱,买的却是假货;若单单是买了假名酒,啐口唾沫自认晦气也就是了,偏偏是黑了良心、坏了肠子,用工业酒精兑水造假酒……早年,至少还讲个天地良心、老天报应,二人转小帽中还有“卖烧酒的兑凉水,死后他就王八驮石碑”的唱词,可现在这些不法商人简直是丧尽天良,肆无忌惮,为了牟取暴利,根本不在乎道德良心,私屠乱宰、开地下黑作坊、制假售假。
假如不是亲眼所见,你还会安慰自己“眼不见为净”,一旦目睹了那些加工熟食的黑作坊,那触目惊心的一幕,立马会让你长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再买那些烧鸡卤鸭。然而,这些不法之徒之所以能连连得手,是因为缺乏监管力度,其隐藏在暗处,模模糊糊,未能在公众中充分曝光。这种“模糊”已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戏法灵不灵,全靠毯子蒙”,现在毯子终于掀开了一角。为了取信于民,增加制作销售的透明度,一些精明的商贩已先行一步。推出新的销售手段,于是都市街头出现了“返璞归真”的景致:牛皮摆在地上,现割现卖,消费者眼见为实地买走了牛皮腰带;奶牛牵到街头,现挤现卖,炒勺从厨房端到了店门口,现炒现装,“以水为净”总比“眼不见为净”好。听说有家医院推出一个新的服务项目,让患者家属借助摄像机可以观察到手术的全过程,这样大概不会再发生把手术钳或纱布遗忘在腹腔的“笑话”。
可是我们却无法笑起来,只能为这种无奈的“透明”而感到悲哀,都云消费者是上帝,上帝是无处不在的,岂能受此捉弄与欺骗。为透明而透明,不是最终办法,总不至于把屠宰场都搬到市场上吧。
新闻媒介还“模糊”以“透明”,对假冒伪劣者频频曝光,道德法庭也屡屡对其不轨行径进行谴责,然而,“满天贴告示”,还有不识字的。既然这些不法之徒不看书不看报,敢于铤而走险,那么就不妨动真格的,施以铁腕,给其致命一击,罚他个倾家荡产,判他个家破人亡!让歹人惊心、揪心,让好人放心、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