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浙一院报
浙一院报
报纸类别:杭州市
 所属地:杭州市
发行地区:杭州市
官方网站:http://
联系电话:0571-87236655
广告电话:
2009年09月01日 星期二

朗读

病理科的常青树


——记我院资深病理专家余心如教授

 

    ●在病人的人眼中,她,是一位额头已现皱纹,鬓角略显青丝的老人,但却在显微镜下为生死边缘的人寻找生机。
    ●在同事的眼中,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但却有着炽热、刚强的内心世界,一份令人肃然起敬的情操和追求。
    ●在同行的眼中,她,是“生死判官”使命的忠诚行使者,她的妙手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她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值得敬佩和学习。
    把工作作为人生的追求,忠诚践行职业道德 
    每当清晨医院上班的铃声响起,就有一位年资已高,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准时出现在医院2号楼7楼的办公室,日日夜夜,风雨无阻。她就是我们医院资深的病理专家——余心如教授。78岁的高龄阻挡不了她每天意气风发的步伐,“给更多人以生的希望”的理念促使她有着年轻人的激情和执著。
    195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2年后,余心如教授就开始任职于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教研室。刚刚25岁的她,响应浙大的号召,来到杭州工作。谁知,这一待,就是整整52年-从有志青年到花甲老人,余教授把全部心血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病理事业,献给了自己的工作。因为始终惦记着自己当初的信诺,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多为病人服务,目前她仍然接受全省各地乃至周边各地区的疑难会诊。退休后她一直坚守在这方寸世界间,这个世界里不可能有鲜花,也听不到掌声,但慕名求鉴的病理切片源源不断,“生死判定”源源不绝。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在病理事业造诣方面,余心如教授具有扎实的专业及相关医学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可以说在省内同行中具有颇高的知名度。然而她仍然保持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每次会诊,每张切片她都仔细思考,反复推敲。面对复杂的病例,她会与病人仔细交流,查阅书籍,与科室同仁讨论,甚至也会向其他高年资医生请教。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一位60多岁的男病人来我科求余教授会诊。病人排便不畅,在一家水平较高的三级医院做了肛门指检和肠镜,诊断为直肠腺癌。因肿瘤接近肛门,若做手术,肛门必须切除。余教授初看确是看到了腺癌组织,如果是年轻医生必定打上直肠腺癌。然而余教授认为这样对待病人是相对痛苦的事情,于是她与病人进行了一次耐心的谈话,发现病人以前患有前列腺增生。至此她怀疑是前列腺癌侵犯肠壁所致。后经免疫组化PSA标记进一步确诊了她的结果。就这样一位本应该切除肛门的病人奇迹般的把肛门保留了下来。这也为年轻医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告诉我们如何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生活中和蔼可亲,勤俭节约
    “余教授”、“余主任”、“余老师”、“余医生”……不同的称呼代表着她不同的头衔。余心如教授目前是省卫生厅病理质控中心顾问、省疑难病病理专家会诊组主要成员及全国病理工作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在省内具有颇高的知名度,在国内亦享有一定的声誉。虽然在工作和专业上她要求严格,精益求精,但她为人非常谦和。在同事的印象中,余教授和蔼可亲,与同事相处融洽。当遇到疑难病例,科室的下级医生就把病理切片送到她那里,通过多头显微镜,她一边耐心为同事讲解,一边亲自写下每张切片的诊断结果。在生活中,她始终保持着微笑,穿着也很简朴,没有任何架子。她经常关心科室同事的生活,问寒问暖,犹如慈母关心她的孩子们。有时出差,她还会给其他同事带点小吃、特产什么的。一直来她一直强调不要浪费。每天的中饭她吃不完,都会事先分一半给科室的工人。她还倡议科室其他的女职工如果饭有的多,都不要扔掉,分一些给男同事。就是这些小事构成了一位和蔼可亲,勤俭节约,值得尊敬的教授。
    病理医生一直被誉为是“医院的法官”,病理报告的最终诊断或许就决定了病人的一生。病理科的常青树——余心如教授一直默默奉献在这片神圣而广阔的天地,给病人带去希望和新生,给同仁带去经验与教诲,时刻践行着一名病理医生神圣的使命。
(沈文礼  倪晓莹)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