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奔跑在急救前线的白衣战士
——记玉环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黄锡通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患者多半病情紧急且涉及面广,抢救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医生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什么情况,永远不知道“战斗”会在何时打响。而我院急诊科主任黄锡通,每天在这里奔跑,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
急救如战场 忙起来像打仗
黄锡通,副主任医师,2002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在玉环县人民医院工作已第14年头,相继在内科、ICU工作,2015年12月开始任急诊科主任。
7:50,刚刚换好工作服,就听到有人喊医生,黄锡通匆忙地跑进抢救室,一位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正在抢救。
抢救室里七张床,五张已躺着病人。医务人员忙着接待不同的病人,这时一位派出所送过来的病人,突然对人破口大骂,病人没人看护,黄锡通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家人。
8:37,黄锡通放下电话,120急救车鸣着笛由远及近,驶进医院大门,三位车祸病人推进了抢救室。“快输氧,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
上午10点多,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一位猝死男子还是走了。
这仅是相对清闲的周二,医护人员不停地在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室快速穿梭。在他们的奔跑中,有的患者从这里健康地走出,有的转入住院病房,也有的生命在此画上句号。但他们一刻都不能松懈。
黄锡通说,急诊科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忙起来像打仗。进入冬季,急诊科患者出现爆棚,平均每天接诊400多人次,其中急重病人达100多人。
以身作责 24小时随叫随到
玉环县急救中心设在我院急诊科,肩负着全县院前和入院救治的双重任务。全年接诊病人近17万人次,120出车3700多次。医务人员全年无休,即使节假日,也是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五点到十一点,十一点到第二天八点,这是理论上急诊医生的工作时间。但只要有病人救助没有完成,他们就会坚守在岗位上,加班成为家常便饭。黄锡通说,作为急诊医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一位六岁小孩从高处坠落摔成重伤,心跳呼吸都不稳定,ICU没有病床,病情重又不适合转院,不得不放在急诊科。黄锡通“跑到”医院,守着孩子就是一夜。
作为科主任,黄锡通白天主持科内的日常工作。除此之外,他坚持和内科医生一样轮值夜班。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抢救室呼唤,他都随叫随到。最近半个月,有十个晚上到医院报到。
接任急诊科两个月,黄锡通对科室发展有自己的思路。他说:“急诊科的工作,依靠的不是个人,而是团队的力量。科内年轻医师多,遇到重症抢救,高年资医师就得到场,这样年轻医生才能安心上班,我有义务、也希望能把他们带起来。”
医者仁心 为爱奔跑
急诊科是医院的最前线,工作最累、最杂。接诊的病人当中,不是车祸,就是外伤;不是遇喝药、就是碰自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能碰到。
工作忙碌早在预料之中,精神上的压力接踵而至:每一次心随着病人的状况忽高忽低,回到家还在想着病人的情况;看着许多人因病致穷,或者因为穷放弃治疗,内心很无奈;频繁面对生死,也有一些病人在小事上的争执……
一位中年男子“心梗”送到医院已停止呼吸。医生和护士尽全力为他按压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能救过来。黄锡通说:“看着亲人们撕心裂肺呼喊他,我们医护人员也忍不住落泪。”
“有时,病人处于危急状态,家属容易激动,或者产生怀疑的情绪,我们内心是理解的,”黄锡通说,“实际上,尽全力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基本原则,除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其他。”
猴年春节,医务人员都和往常一样坚守岗位。黄锡通说:“说实话,我们也想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但病不择时,作为医务人员,既然选择了从医之道,我们只有尽力而为。患者康复了,我们也就安心了!”
院办 黄月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