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陕文投报道
陕文投报道
报纸类别:西安市
 所属地:西安市
发行地区:西安市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广告电话: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朗读

一个村的小变化 一个城的大发展


陕文投集团第二次文化旅游板块联席会议在韩城召开

——解读韩城“河渎模式”的城镇化创新之路

     去年以来,韩城市河渎村着眼长远发展,顺应群众需求,创新思路和机制,盘活土地资源,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土地置换,融资开发、村企共建,合村并居、先建后拆,群众受益、多方共赢”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路子,有效破解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增收怎么办”三大难题,实现了群众、企业、政府“三满意”。“河渎模式”的成功经验,受到省委书记赵正永等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韩城乃至渭南市的城镇化建设样板。

陕文投集团第二次文化旅游板块联席会议召开

  

“人往哪里去”

     ——规划引领 创新理念

  河渎村位于韩城市城区东南角,共8个村民小组,790户、2820人,4250亩耕地。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河渎村已被列入城市新区规划范围。如何抓住机遇,让河渎村尽快融入城市、实现科学发展?让村民尽快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早点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辛福生活?省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丁沛生和村支书吴抗元大胆创新,打破村组界限,整合土地资源,实行合村并居,超前建设“河渎新村”,实现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就地城镇化。

  村领导班子坚持规划引领,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河渎新村建设规划》。体现三大特色:一是组团建设、分步实施。“河渎新村”建设用地400亩,总投资接近20亿元,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其中一期工程占地约200亩,投资8亿多元,于2011年7月全面开工,规划建设25栋纯板式小高层、高层,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建成后可集聚河渎村和周边村的1300户4000多人居住。二是突出主题、融入文化。以“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为主格调,突出“阳光、开放、亲水、生态”四大主题,并融入当地历史、人文、习俗等元素,绿化面积达到40%。三是设施完善、满足需求。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两个优先”,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成河渎大道和韩城五小。商业设施和公共配套一应俱全,让农民享受到和市民同质化的待遇,提高幸福指数。

“钱从哪里来”

       ——盘活资源 以地生财

  河渎村在国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用活用好政策,把土地置换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有机结合,开辟了借“地”发挥、以地生财的新路子。一是土地置换、融资开发。引进开发商对全村进行整体开发改造并垫付资金,进行“河渎新村”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后由河渎村根据总投资,置换给其相应价值的土地给予补偿,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集约土地、实现增值。通过合村并点、集中建设,整合原有旧村庄占地900亩,除去新村需要占用200亩和置换给投资商的200亩土地之外,可腾出500亩建设土地,既为城镇发展和产业聚集提供了发展空间,还能通过招拍挂形式获得相当丰厚的收益,用来弥补“河渎新村”建设的资金缺口。三是市场运作、先建后拆。按照“一代人建房、几代人居住”的要求,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

“增收怎么办”

       ——产业为基 富民优先

  坚持社区与产业同步规划,产业与就业互动促进的原则,提前谋划村民的长远生计,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就近就地多元就业。一是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以发展二、三产业和苗木花卉为方向,鼓励和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以土地入股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支持绿通园艺、河渎纺纱等民营企业发展。二是发展产业、壮大实力。新组建了河渎置业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能多分红、多收益。三是就地转移、多元就业。采取外来企业用工、集体企业安置、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开发、鼓励支持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全村1400多名劳动力能够基本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成为“四有一补贴”的新市民。

   “河渎模式”的成功实践与鲜活经验给我们诸多启示,必须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还要把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作为重要手段,更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得实惠、得好处。这样才能有效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东大门建设,让“河渎模式”走出一条真正的城镇化创新之路。      供稿 投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