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陕文投报道
陕文投报道
报纸类别:西安市
 所属地:西安市
发行地区:西安市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广告电话: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朗读

韩城:在保护与改造中探索古城复兴之路


新华社记者 吴蕾蕾

    有着“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称的韩城古城,近年来面临着大量历史建筑严重损毁甚至永远消亡的新尴尬。为改变这一现状,韩城市启动了总投资达30亿元“抢救性保护”工程,保护古城濒临灭绝的古建筑群,努力使这座拥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00多处历史建筑的古城重现活力和生机。

私搭乱建 让古城面临消亡威胁

  韩城古城始建于隋朝,被誉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6个明清古城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保护古城风貌,韩城市政府决定在古城区以外开发建设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城内至今仍留存着大量元、明、清风格的历史建筑,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处。

  古城整体虽然得以留存,但城内的古建筑群处境却是尴尬不已。由于这座不到千亩面积的小城,拥挤地生活了近6000人,许多居民想要改善居住环境,使大规模的私搭乱建活动持续二三十年时间,大量历史悠久的老宅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更适合生活的现代建筑。而对于侥幸存留下来的老宅,也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57岁的程千扬是古城的程家大院的主人之一。这座有着18间房的大宅曾是清末进士程仲昭的故居,门楼上仍然悬挂着“世科第”的牌匾。如今程千扬把所有的家具都挤在左侧的门房里,第二进的一半墙面糊上了水泥,租给了几户人家,剩下的房屋则已经门窗坍塌,弃置不用了。     “程家大院还算是勉强保留着原貌,还有很多老宅院,古老的门楼里头,都是贴了白瓷片的新房子,甚至有一些连门楼都拆了换成铁门。”穿行在老城的街巷里,陕文投韩城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永强告诉记者,由于资金和各方面的问题,古城里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还能得到比较好的修缮和保护,省市级的就欠缺很多。

  “如今古城区文物保护院落建筑面积仅占总建筑面积的11%,历史上的72条街巷相通的格致已成过往,众多巷道由于居民私搭乱建已成死胡同,可谓有保存没保护。”李永强说。

不留遗憾  谨慎规划建设文化古城

  2011年,韩城市政府决定开展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工程,与陕文投集团联手,启动韩城历史文化景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努力保护城区古建筑群,保留和恢复古城的历史风貌。目前的首要目标就是按照民国时的老照片,让古城恢复原来格局。

  九郎庙巷26号院坐落于古城内东营村北,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在一张拍摄于2011年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老院落的布局虽然完整,但是木制门窗腐朽严重,偏房也已经被改造成了水泥墙面的现代建筑。今年5月,这个院落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原来的偏房局部拆除复建成为青砖白墙,朽坏的门窗、屋椽也已经换上了新的木料,原先凌乱的电线也已经隐藏了起来。据现场的施工人员介绍,修复之后的院落将改建为民俗博物馆,用于展示韩城民俗文化。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马炳坚说,如果让老房子继续破败下去,这将是不可弥补的损失,要把握好保护与开发这个契合点,使其服务现代人。

  2011年陕文投韩城公司刚刚进驻,便邀请国内专业团队,用影像资料记录的方式,历时数月,完成了古城内1300余户房屋建筑的视频拍摄工作,留存20多万幅珍贵照片及5000多个视频资料,记录古城风貌。

  同时,邀请了文物、建筑、文保等国内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韩城古城保护改造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委托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韩城古城保护规划》,并委托西北设计研究院制定《古城修建性详规》,做到谨慎实施。还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文物管理部门座谈会等各种会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保护和改造方案的意见建议,甚至对古建院落的装饰、砖木雕刻细节以及古城外新建道路的命名等,都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做到不留遗憾。

  在周密的研讨和规划之下,在未来三到五年,韩城将修缮、修复古城众多的明清四合院落、恢复72条古街巷、修复50所韩城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等,成为一座以宋元明清建筑为主要特征,中国北方耕读文化为主要展示,满足当代人游憩休闲生活、兼有多元文化元素的活力古城。

“保护+惠民”  提升品质助推古城复兴

  “韩城古城保护工程坚持的原则是‘保护、惠民、发展、提升’。”陕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陕文投韩城公司总经理卢涛介绍,近两年内,在韩城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本底,对重点地段进行示范性保护整治,对处境危险的文物古迹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加大古城保护与利用发展的研究工作,实现完善基础配套和服务设施的目标。接下来的三到五年,要全面提升古城环境品质,在整体保留古城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促进古城格局完善,实现保护繁荣和文脉延续,再接下来,就要强化内涵,加强古城历史文化研究,全面发掘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文化,实现韩城古城旅游的品牌塑造。

  事实上,强化古城文化内涵的工作,从陕文投韩城公司进驻以来,就已经启动。从2011年至今,韩城已经举办了3届“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型系列活动”,制作了《风追司马》大型史诗纪录片,举办了“司马迁精神与实际研究国际论坛”,编辑出版了《韩城文化》系列丛书,开辟了古城“史记长廊”书法墙,还举办了祭文楹联征集、老物件征集等一系列活动,宣传韩城历史文化,提升韩城文化影响力。

  “每座古城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主题,就会陷入同质化的怪圈。文仕(文史)清雅之风、朝堂隐居(小资)之所,就是韩城的旅游文化主题。”卢涛说,韩城传统能源型城市,煤炭化工产业一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是煤炭终有开采殆尽的一天,而“文化产业这座金矿将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

  经济收益惠及的将不仅是投资建设方,韩城百姓的经济生活也会受益提升。在保护改造过程中,韩城也将在古城内通过启动电力、给排水、电信、游客中心、环境等基础改造提升工程;在城外实施城东、城西、城南、108国道局部提升,澽水河景观改造、澽水新城开发、群众安置,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工程,进一步优化古城路网布局,在古城中保留若干民居保护片区,并完善基础配套,让古城更适合人居。并通过带动古城的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古城居民持续增收,达到古城保护与惠民双赢的目标。

  韩城东靠黄河,在历史上水运发达,曾是繁荣的商业城市。卢涛相信,文化旅游带来经济收益能够让韩城的历史遗存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够让这座流传着千年文脉的古城重新焕发生机。“对于这一点,外界一直存在争议。因为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始终是一道难题,我们也深知过度开发的危害,因此,在努力做到适度开发,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