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陕文投报道
陕文投报道
报纸类别:西安市
 所属地:西安市
发行地区:西安市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广告电话:
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朗读

《兵出潼关》 揭秘大潼关往事



本报独家专访制片人马建安,解读潼关往事幕后——


     七十年前,八百名被日军围困在绝壁之上的“陕西冷娃”,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扑向滚滚黄河,十七八岁的,男的女的都有,这是一段虚构的传说,还是一幕沉钩久远的悲壮。

     在制片人马建安心中,这段历史“绝唱”一直激荡,直到2011年,马建安开始解读历

史,还原历史。这部耗时三年,四换编剧,七易剧本的《兵出潼关》还原了一首陕西铁血冷娃的悲壮之曲,浮现了大潼关的悲壮往事。



创作动机

  记者:能谈谈您拍摄《兵出潼关》的缘由和创作过程吗?

  马建安:众所周知,中条山战役是以保卫黄河为目的,在11次反扫荡中的“六六战役”中,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三秦壮士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

  这段历史触及到灵魂深处,搬上荧屏也是一种必然。2011年第一稿创作时,整个故事仅仅局限于战役,缺乏人物。机缘巧合,我们从800壮士这一事件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

  因此,我开始和编剧一起,从港口南水关到水泼巷,再到红楼观等地察看了潼关古城的地形地貌,走访了多位年届80的老人,对当年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当事人实地采访,那些还深深将这段历史记在心中的老人。于是就有了《兵出潼关》新一稿的初步构思。然而,创作过程总是一波三折,期间四换编剧,七易剧本,历经坎坷。但无论怎样,对陕西人而言,大潼关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更加具象的东西。尤其对于从小生在陕西、长在陕西的我来说,潼关代表着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主创抉择  

  记者:这部剧为何选中史晨风导演?

  马建安:作为陕西人,他非常喜欢这段发生在大潼关背景下的故事,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在其中,他是不二人选。从故事梗概开始,导演史晨风就一直在跟进。

  记者:对于这次两位主演的选角,您是如何考虑的?

  马建安:《兵出潼关》是一部讲述关中地区抗战的影视作品,为了能真实反映当时的关中人形象,我特意选择了谷智鑫,这个非常具备男子汉气质的演员。他一出道就以塑造正直、刚毅的角色走红,无论是《我是特种兵》也好,还是《中国1921》。他都能很擅长地将人物的一身正气很好的表现出来。但此次在《兵出潼关》中,他所扮演的方振东,却是一个有点儿狡诈、滑头的角色。谷智鑫是地道的东北人,如何将陕西人的气质表现出来,对谷智鑫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而剧中国民军军官万子卿则是一个真正有智慧、敢拼命、有胆识的真汉子。演员刘晓虎被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所感动,能够打动自己,就一定会用心。他自己也坦言,从进剧组开始就备受压力,因为要阐释出不一样的国民军军官形象。在人物造型他更适合塑造一个真正有智慧、敢拼命、敢用生命去赌的有胆忠诚的真汉子。

荧屏看点

    记者:这部剧的最大看点是什么?

    马建安:一部既有收视率又有好口碑的剧应具备三大特点:故事好、台词吸引人、人物性格突出。

    当观众忘记一个故事的情节时,只有人物,才能让观众铭记。因此,《兵出潼关》同样是塑造了一批有着鲜明色彩的人物,这也是该剧的最大看点。比如方振东,生愣一根筋却又无比狡诈滑头;比如万子卿的正气凌然又侠骨柔情;比如方娘,将陕西女人的豪情和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些人物,将陕西人内心的本性真实地体现了出来,将一种从古时便深深烙刻在陕西人骨血里的古风传递出来。

             (供稿/影视公司市场营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