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文投报道 |
| 陕文投报道 |
| 报纸类别:西安市 |
| 所属地:西安市 |
| 发行地区:西安市 |
|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
|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
| 广告电话: |
朗读

产业聚焦
文化立国
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
今年初,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隆重举行,专家学者献计我国文化发展,共论文化立国新战略。现将部分专家学者观点摘编如下:
许嘉璐(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文化产业兴旺关键在于根植本土
中华文化产业的兴旺,关键还不在于操作,从构想、规划、设想乃至付诸工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文化的内涵根植于本土。也不在于产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影视的,还是文字的,说的是中国的事,表现的中国的土地,而在于中国的事,中国的人、中国的土地所包含的精神内涵。
蔡武(文化部部长)
文化工作不搞所谓“大跃进”
2012年文化工作要突出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保持文化各领域发展态势的平稳,确保工作连续有序,不大起大落,不搞所谓的“大跃进”;“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叶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是创意的灵魂
艺术和科学的融合,艺术和高科技的嫁接,乃是创意的灵魂,再扩大一点说,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乃是我们这个创意时代的灵魂。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艺术与高科技的嫁接,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创意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不仅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指导原则,而且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一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指导原则。
齐永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文化产业上市之路任重道远
文化产业应走社会化、融合化、资本化的发展路径。在更大平台上寻找资源配置的最佳结合点,推动文化企业打破条块分割,避免资源碎片化,提升产业转化率。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董事)
发展艺术金融不能靠“花拳绣腿”
目前,我们应该发现与突破在发展艺术金融过程的一些误区。最为突出的就是艺术金融项目化与效应化倾向,认为做了几个项目就是艺术金融发展的模式,忽视了艺术金融体系化、模式化、社会化及大众化的内在需求。更不值得提倡的就是,将艺术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时髦,搞一些花拳绣腿来吸引别人的眼球与注意力,而缺乏推动艺术金融发展的一些制度性、体系性的设计和考量。
——以上摘自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