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陕文投报道
陕文投报道
报纸类别:西安市
 所属地:西安市
发行地区:西安市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广告电话: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朗读

艺术之声·开启艺术的大众之旅


 好画谁来买 ——陕西书画中心平价艺术季 系列访谈(六)


【编者按】


    9月6日至11月6日,历时两个月的“好画谁来买——陕西书画中心平价艺术季”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共展出作品3000幅,销售量达259幅,销售金额近百万。作为艺术季的主力军,活动中40余位书画工作者接受了本报的专访,每位艺术家独具个人特性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对开篇问题给出答案:艺术并不神秘,只要你对生活有感受,艺术就离我们不会遥远。

    艺术家生活在你我的世界中,只是他们在艺术中找到了释放自己的出口,这种释放更隐晦,隐晦地只有当你进入到艺术历史的长河中才能找寻人类文明的痕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看似保守的陕西画坛正在用另一种方式进入当代,无论出发点是民族主义还是在中西文明比较后的毅然选择。自法国著名艺术家杜尚将小便器放入美术馆,艺术的范围被前所未有的扩展,“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品”“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成为艺术界的名言,也成为我们今天欣赏、收藏艺术的理由。那么,在平价艺术季最后一期“艺术之声”的访谈中,让我们共同开启艺术的大众之旅。


 



 



 



 


艺术之


■ 艺术有治愈的功能

  刘雁之:从某种程度来说,苦难是一种财富。因为只有你知道什么是痛苦,才能知道阳光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只有在你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原来曾经拥有的是多么的快乐以及那种快乐的程度有多深。就像当我看到一棵阳光下生长的树一样,我能感受到它是那么地美,而有人会说“它不过就是一棵树,它有那么美吗?”艺术就是自己心底的写照,世界就在那里,但是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在我的眼里,人就是那么渺小,自然就是那么宽博,心烦的时候只要看看树就会好很多。所以,艺术对我来说有治愈的功能。


■ 艺术是我释放的出口

  周莉: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主要工作是写稿子,写关于艺术家的文章,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人活着固然有很多不如意,有很多的压力,有压力就要找一个可以释放的出口。过去我释放自己的方式是写诗、写散文,现在我会在一周中留下整块的时间画画,把生活中对美好的向往画在画里,这可能与很多在画面中体现批判色彩的艺术家不同。我喜欢花儿,有时候也会把花儿采到屋子里,放在那里观察,但是我画的却是我心里的感受。


■ 绘画给我更多的享受

  韩世君:在花鸟画中,很喜欢竹子、兰草题材。它们可以带给人身心的愉悦,无论这样的画挂在哪里都让人感觉那么雅、那么静。当你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到它们就会平静下来,的确能够净化心灵。在绘画技法上,将传统笔墨加进了一些设计构成的元素,并且将八大写意的粗旷与王雪涛对事物理性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形成我现在的风格。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简约、大气,能爆发自己内心的激情,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自己内心所想所感表达出来,打动自己,打动别人。我很庆幸,绘画并不是我谋生的手段,这让我在画画中得到了最大的娱乐享受,也成为工作之余最好的放松方式。


 


艺术之


 


■ 最初的艺术感动

  徐晓荔:我之前并不喜欢花鸟画,以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但是,当在一次画展中看到那样一幅花鸟画时,我真的被打动了。尽管距离这次展览已经有五年的光景,我还是非常清楚地记得,画面的芭蕉和太湖石,画的是那样的具有古意,那么静、那么雅、那么空灵。看到它时,心真的受到了洗涤。


■ 传统绘画的“非凡魅力”

  孙文忠:20世纪的文化特征是中西文化的结合,反映在绘画中是中西绘画的融合,我们这代是在中西艺术融合背景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对造型、写实技巧的掌握很有优势。因此,对于传统学习我更偏重于以写实见长的宋代绘画。作为二十世纪的名家,张大千是位传统绘画的集大成者,就连对中国画主要采取批判态度的徐悲鸿都对其有“五百年来一大千”的极高评价,可见张大千对这位改良中国画大师的影响有多深刻,这也说明了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非凡魅力。


■ 抽象艺术的“学养积淀”

  赵海龙:从杜尚将小便器搬进美术馆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一切艺术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已经成为艺术界流行的观念。这也是西方艺术从抽象发展到装置、行为等各种非架上绘画艺术形式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我们对于非具象艺术的欣赏已经远远超越了看一件作品是否从视觉上与客观物体“很像”的范围,这种艺术,特别是抽象艺术要求的是可以做到下笔直取,抓住描绘对象最本质而突出的特征进行表达,甚至带有很强的夸张性,如表现性油画所呈现的面貌。有时候会产生类似儿童涂鸦的效果,非常有意思。表现性及抽象艺术的表现风格看似简单,但是对艺术家的要求极高。这要求艺术家具有深厚的学养、具有美学的积淀以及品格、气质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艺术之


 


■ 没有生活基础的画让人痛心

  闫鹏程:我非常反感那些没有生活基础的绘画,如现在一些年轻艺术家画的民工、农民、老人题材。这种画让你看起来很假,因为艺术家本人并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生活经历,画出来必然不真实,这种真实只有经历那样的生活才能深刻,而不是表面的内容,这些人画着农民工但是自己却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们的创作只是到工地、农村拍几张照片回来后经过自己比较好的绘画功底处理成作品。我认为这种作品毫无价值,所以我讨厌那种画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作品。心怀功利的人,作品中能看到他在故意博取别人的眼球,你要美女,我就给你美女,画面要故意讨好人。绘画是个智慧的活动,不是谁坐下来拿着颜料就能做的事情。绘画是一种创造,能给社会带来精神财富,能够带来贡献的。


■ 艺术是生活化的表达

  谢浩:如今对绘画艺术领域的“学术性”有神圣化的趋向。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前沿方向的探索,艺术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艺术除了学术探索还有更多的功能,再者,真正能够欣赏处于学术尖端作品的人还是少数,而更多大众需要他们能够理解的作品。艺术除了可以进行精英化的探索,同样也可以娱乐大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作品带来的快乐。齐白石之所以成为大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将民间美术与文人美术嫁接在一起,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 反思“丑恶”与憧憬“光明”

  武斌:中国传统文人画具有隐逸与闲适的意境,而当代绘画则具有更多社会批判的理念,在创作中我会同时画这两种风格。作为当代艺术家,作品必然要反映对当下社会的真实感受,在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些真实中批判性更多一些。但从我本人创作来说,画带有批判色彩的东西精神会紧张,但画传统文人画我就很放松,因为它带有一种自娱的性质,是对生活快节奏的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