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简介
陕文投报道
陕文投报道
报纸类别:西安市
 所属地:西安市
发行地区:西安市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广告电话: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朗读

文化交流的民间渠道


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

《人民日报》记者 李仕权

 

    10月19日,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举行,通过中外40多位评委评选,《白裤子》等10部作品获得评委会专项奖。《巴山“撒呀嗬”》、《额尔齐斯河畔的牧人》等作品分别获得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环保生态等8大主题单元的奖项。
  本届影像节参评作品多达万余部,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民间影像爱好者。影像节获得了300多个影像制作公司、高校、电视台等机构的支持,改变了以往民间影像赛事小众化的格局,其参与大众化、评审专业化、视野国际化的特色,让人看到了以影像为载体促进中外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的民间渠道。
  本届影像节评委、来自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的制片人保罗,更钟情于影像节微小、朴实但是深刻的“用民间叙事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方式。
  保罗表示,现在西方很多电视台所描述的中国都不够真实,因为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偏见由来已久,想改变其刻板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时西方人也不太接受中国的官方媒体。“用民间叙事向世界说明中国”,传、受双方都少了意识形态的考量,是个很棒的主意。
  “在我接触中国纪录片的五六年时间里,中国民间影像快速发展,题材越来越广泛,数量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高,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中国。”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民间影像生态的阿巴斯·阿诺特也担任了本届影像节的评委。他表示,期待影像节能够突出国际化的特质,让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碰撞,让影像节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东方文化的重要渠道”。
  本届影像节的参评作品,纪录片占了很大比例。影像节评委、来自德国的制片人肖烟认为,纪录片不仅仅是记录一件事情,更是一种沟通。他表示,本届影像节上,像《巴山“撒呀嗬”》、《额尔齐斯河畔的牧人》这样的作品,都能触及观众的心灵深处,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价值,因此更容易取得理解和认同。
  评委文大卫是艾美奖新闻和纪录片负责人,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本届影像节集中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纪录片,展示了世界发展的一个个非常精彩的切面。民间影像节这个平台有助于越来越多的人将镜头转向中国,更多平民化的、制作精良的影像作品将会被推广到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使世界更客观、真实地认知中国。
  影像节评委、俄罗斯新世纪影视集团制片人尤利娅则觉得,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推开了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社会、人文的窗口,向人们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而任何一个官方电影节都吸引不了1万部作品,大量来自各国民间的作品,在其社群中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