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纸简介
| 陕文投报道 |
| 陕文投报道 |
| 报纸类别:西安市 |
| 所属地:西安市 |
| 发行地区:西安市 |
|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
|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
| 广告电话: |
2010年07月01日 星期四
朗读

肖云儒:走向资本型产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晖)在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接受本报专访,对陕文投公司以及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畅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记者:陕文投成立一年来,您觉得目前发展方式取得了怎样的突破?
肖云儒:我觉得陕文投通过不断的资本运作,使陕西省在文化产业领域,从资源型产业正朝资本型产业方向转变。陕西拥有法门寺、大明宫、兵马俑等众多文化资源,以前的运作模式是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来做,虽然这种资源型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方式之一,但不是最高端的。
在社会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高端运作方式就是资本型产业。只要对产业进行融资,就可以做当地没有的产业,文化产业也是如此。陕西省通过组建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使文化产业可以在其他省份发展,甚至走出国门。这个概念好比资源加工型产业,我们拥有一座金矿,但是我们不一定只能做金矿,有了资本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多元化投资。
陕西文化资源如此丰富,但是为何起步不快,就是因为我们还停留在资源型产业上,省委书记赵乐际提出的“经济强、科技强、文化强”,其中就包括陕西这个文化资源大省如何变成文化产业大省。从“有文化”变成“文化强”,陕文投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
所以我认为,陕文投的成立,标志着我们省文化产业领域,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陕文投通过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这才是现代经济最高端的发展方式。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视野会越来越扩大;也是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在陕西开出的一朵奇葩。
记者:通过一年的运作,陕文投在文化项目、板块开发、开发重点等方面都作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成效,您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肖云儒: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内部原因来讲,陕文投在运营过程中,思路是对的,队伍是强的,姿势是新的,视野非常宽。
由于资金没有地域、空间、行业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还可以做非文化产业,赚取利润后可以再投资文化产业。陕文投在过去的一年中,完成了一批重大项目,确定了文艺板块及大的文化基地,涉及文化活动、文化创作、组建企业、改造城市,呈现出了宽阔的视野,这就是资本型产业的好处——资金朝利润最大的地方流动。
同时,陕文投能够取得成效是与整个时代的外部因素分不开的。这表明陕西在文化产业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也证明了文化资本市场非常广阔。陕文投在短短一年内能够融资数十亿,说明民间的游资很多,资本市场十分雄厚。
陕文投在发展过程中,将资金和项目衔接起来,证明在西部大开发十年后,西部文化建设已由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事业向市场经济下的产业转化,由产品产业到资本产业转化,由文化产业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这样做一个很明显的结果是,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和全国、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陕西实现文化强省得到保障。
记者:对于今后陕文投乃至整个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肖云儒:应该来说,陕文投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个地域品牌散至全国。
以西部机场集团为例,它是隶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的,然而通过数年的运作,该集团管辖了覆盖陕甘宁青四省(区)的12个机场,涉及西安、银川、西宁、固原、格尔木、天水等地,这种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的管理机制和治理模式也值得借鉴。
当然,现在陕文投也与北京奥运团队、中国电视剧制作协会等有合作,说明这种意识已经有了,陕文投下一步可以将视野继续放大,做成全国甚至国际的品牌。 cr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