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梦见我父亲
周松雪/文
家里人都说我越长越像我父亲,而小时候的我更像母亲。
年少时我不在父母身边,只有在读初中的三年时间住在家里。那时我沉默寡言,我的叛逆即是沉默,比其别人逃课、打架等叛逆行为还要可怕。高中三年是寄宿在学校里的,每个月放假回家一次,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便又去上学了。所以,我和我父母之间的谈话很少。况且,我还有一个聪明懂事的姐姐,与我同班同桌,父母大概知道有她在我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而我也确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听话到不想沟通而内心孤独。
我的大学又跑到两千多公里之外的地方去念,一个不入流的专科学校。一方面,我不愿承受复读的压力,另一方面,我有逃离故乡和家人的冲动,所以,尽管报考的学校不是很中意,离开家乡已成定局。至今我已离开故乡八年了,八年来,我几乎每年只回去一、两次(读书的时候每年两次,工作的时候每年一次),而整个假期我几乎又不在父母身边,大部分的时间都住在我祖父母那里,因为,我在是在那里长大。
一个人童年在哪里,他的情感和精神就会留在在哪里,或许,他死后的灵魂也会在那里。是故,我永远都记得童年时和祖父母居住过的小屋,尽管它低矮又破旧,可是曾经年少的我紧紧地拉着祖父的大手,甚至倚靠在他的腿上,仰着头望着满天星斗不知不觉中进入梦香,在多少个寒冷的夜里,我都钻进祖母温暖的被窝儿……
你越来越像你父亲了,他们都这么说。
一个人就应该长的像他的父亲或者是母亲。比方说,一个小孩子刚出生就会有人开始讨论这个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可能会相伴他的一生。毋庸置疑,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家族血统的传承,我也讨论过别人的孩子是像他的父亲还是像他的母亲。现在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听到有人说:“你越来越像你的父亲了”,我竟然有些疑惑了,我哪里越长越像我的父亲了?我的眼睛,我的鼻子,还是我的嘴巴?
记得第一次描述自己的父亲是在高考作文题为《肩膀》的文章中,这当然比别人记述自己的父亲晚了许多年。高考那天清晨下着小雨,直到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身上的衣服还是潮乎乎的,我突然想起自己父亲:“他是否还在雨里,是否还在他的建筑工地上?他那并不宽厚甚至有些羸弱的肩膀是如何苦苦撑起这个五口之家?”那时我的大姐在读研究生,而我和我的二姐也即将去读大学。考场上,我无法描摹我父亲的肖像和神态,因为,我都不曾近距离仔细看过他,可是,我却见过他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劳动的身影,也闻过他身上浓厚的砖瓦和石灰的味道。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外地奔波,往家里打电话的时间比较少,即便打电话也多半是母亲接的,父亲则是听众。我知道父亲依旧是早出晚归,在工地上辛苦劳动,我也知道他的头发肯定花白了许多,也脱落了许多,建筑工人以筋骨为能事,这本不是他所长,如今上了年纪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了,我常常对我母亲说,父亲要多放假,多休息,可是对父亲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奢侈的事呢。
前些日子,我突然梦见了我父亲,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梦见他,可是,在梦里他病了,他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床下面摆满了瓶瓶罐罐,他不说话,我依旧看不清他的样子,然后,我哽咽,放声大哭,梦醒了。
年少时,我无因由的逃离故乡逃离家人,直到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近乡情更怯的道理,年少时的冲动似乎是一个笑话。如今也有再逃回去的种种理由,可是,我不确定数年后还会有想逃出来的理由么?我终究不知道自己在躲避什么,可能我还不是一个父亲,我的父亲也会逃离他的故乡么?我不知道。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绝大部分的家庭中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不管是和蔼可亲的,或是刻板严肃的,他们都为各自的家庭奋斗毕生。
我想念我的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