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文投报道 |
| 陕文投报道 |
| 报纸类别:西安市 |
| 所属地:西安市 |
| 发行地区:西安市 |
|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
|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
| 广告电话: |
朗读

问计专家学者 共谋产业发展
2010年陕文投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圆满召开

编者按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月5日, “文化陕西的产业引擎,文化中国的西部先锋” ——陕文投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论坛隆重召开。公司总经理王勇、党委副书记马湘云、副总经理李振林参加会议。论坛由马湘云主持。
段先念董事长委托王勇总经理向参加此次论坛的各级领导、各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会发来了书面发言。王勇总经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现状和今年的工作计划,并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对公司重点项目进行了深入说明。
来自省上文化主管部门、省文联、省作协、省书协、省美协、西安各大高校及新闻媒体的30多名领导、专家、学者就陕文投如何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带动全省文化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特将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把握六大关系 提升整体竞争力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斌
陕文投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新阶段下成立的,也是在我省应对金融危机,紧抓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下产生的。
对于陕文投未来的发展,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尤为重要:第一,既要重视“大”,也要关注“小”;第二,既要重视“面”,更要突出“点”;第三,既要注重企业利益,也要重视社会责任和企业精神,对一个新成立的单位而言,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树立企业品牌;第四,既要重“实”,也要务“虚”;第五,既重视内部建设,又重视对外扩张;第六,既要注重基本建设,也要注重内容建设,丰富产业内涵,提升整体竞争力。

力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西安市副市长,陕文投董事长、党委书记 段先念
陕文投公司的成立肩负着振兴我省文化产业的历史重任,公司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繁荣陕西文化产业。陕文投的发展需要紧紧依托西安市及曲江新区城市板块为造血功能,将文化企业与城市资源紧紧捆绑在一起,保证文化企业的良性循环和长久生命力。我们将通过大产业布局、大项目带动、大资本运作,将陕西大文化、大旅游、大文物的资源优势激发出来,从而提升陕西文化的整体竞争力。
始终坚持“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戏曲、做大在板块”的发展战略,迅速启动重点项目,积极打造文化亮点,集中力量,多点开花。一是着力开发建设文艺路演艺基地;二是开发建设黄帝陵文化景区;三是投资兴建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四是投资兴建文物复仿中心;五是投资兴建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六是投资参与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西安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曲江太平镇度假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
参与文化体制改革,催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体制是陕文投的生命,机制是陕文投的生命力,公司要彻底打破传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体制,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标杆企业。公司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利用资金、人才优势,参与、推动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提升其经营水平和产品品质。

找准突破点 探索着力点 抢占制高点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 余华青
陕文投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工作卓有成效。起步很快,势头很好;思路很清、定位很准;创意很新、项目很实;队伍很精、机制很活。
要在找准突破点、探索着力点、抢占制高点上下大功夫,使陕文投能够在短期内真正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作用,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领头羊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要找准突破点,就是要找准重点。近期项目建设规划有七八项,要找准一两项形成突破,有了突破口,战线才能拉大、推开,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第二要探索着力点。陕文投应该找准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要在省委、省政府近期关注的文化重大项目上着力,在全省人民关注的焦点文化项目上着力,在整合社会的资金、整合社会文化的力量上面着力。第三要抢占制高点。干成一个大的项目,一定要抢占一个制高点,显示出明确的定位。比如“西安国际唐人节”,要打出国际影响力,这个项目如果走出国门,将极大地扩大公司乃至陕西的影响力。

打造唐人节 提升国际影响力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 赵荣
从陕文投未来的发展来看,可以概括为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前景广阔。在此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打造国际唐人节,搭建文化纽带;二是整合资源,将文化转化为产品。
打造国际唐人节,是一个很好的创意,通过打造国际性的唐人节,我们可以形成文化的纽带,来吸引世界各地的友人。
在影视制作文化品牌方面,陕文投可以和电视、文物等名家合作,打造以历史文化为主的人文陕西频道。初建时可以以陕西为主,未来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文化,形成国际性的品牌。可以利用文献资源,根据考古发掘和专家研究将其深化,拍摄出影视作品,让大众去了解它、理解它,感受我省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希望陕西的作家、艺术家们能够关注我省历史文化、考古发掘的研究,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展现出来。

放大文化内涵
陕西省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
李炳武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影响世界的肯定是文化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建筑。这几年,在我们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令人震撼的、最直观的、影响力较大的要数众多的宏伟建筑了,比如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法门寺等等。但是有些专家感觉到在里面看到更多的是建筑,缺乏盛唐内涵的东西。这些建筑传递的不仅仅是宏大的外表,更应是它的文化内涵。
对于字画,不但要关注藏品,还要关注现在的作品。像长安雅集活动,凸显的就是 “长安”的品牌,“长治久安、雅士云集”。陕西的书画实力,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我们需要把它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雷涛
作为投资公司,要努力发展投资事业,力争得到最大的利润和回报。我们既注重省内的文化投资,也可以逐步把目光用到外省、国际上去。我们可以把“曲江模式”推广出去,在外省的大都市、中小城市去投资,陕文投如果明确这样的眼光和思维,今后的投资事业将会做得更大更好。
重视大产业,也应该顾及一些小挖掘。我们陕西最近几年推出的文化产品比如《大秦腔》、《大秦岭》等,这当然是非常好的、振奋人心的,但是我们也要挖掘我们民族的一些民间艺术,我们陕西有广阔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可以开发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把他们包装、推广、推销,让他们走出省界走向国际。

创出品牌 扩大陕西文化影响力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肖云儒
陕文投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陕西的文化事业由资源市场进入产品市场,由产品市场提升为资本市场,由资本市场带动产品市场拓展资源市场这样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无国界,资本无地域,我们的融资手段也好、投资手段也好,都应该走出陕西,这样才能够树立品牌。走出地域以后以这种非地域的形象来带动地域的投资,这样就使得陕西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成为国家级的、世界级的产品。除了注重项目带动,我们还应注重品牌带动,关注市场营销点。陕西的文化生产力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文化影响力的打造不如别的省,应该更加关注市场营销这一块。应更多地关注非地域性项目,比如“西安国际唐人节”,可以把唐人的品牌、华人故乡的品牌做大,以扩大我省的文化影响力。

将投资向文化创作倾斜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安国画院院长 王西京
制约陕西文化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体制,一个是资金。陕文投将投资建设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这对陕西书画界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