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习茶有感
■ 六安中财管道 周艳琴/文
偶然的机会跟着一位经营茶室的朋友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茶艺,从识茶到泡茶、品茶再到评茶,从懵懵懂懂的茶小白到如痴如醉的小茶友,平淡的日常沾染着清幽的茶香,似乎连每一寸时光,都格外悠然。
茶者,南方之嘉木,人间之草木。
茶,物化与文化融一体的集大成者。可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是也,包含着生活的烟火气;可文雅,琴棋书画诗酒茶,充满了脱俗的仪式感。或藏于崇山峻岭,仰而望之苍苍茫茫;或养于无垠台地,放眼而去绿绿葱葱。日月滋养,四时收藏,古树芽与新树芽,时移世转,都在杯中相遇;大叶种与小叶种,姿态万千,都在杯中绽放。一方水土、一地风俗,也似乎能在一盅茶里窥得个二三。盛行于北京的香片,以茶为骨,以花为魂,浓郁的花香与浓俨的茶汤,无不展现着北方人的爽朗与别样讲究。江南水乡的西湖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浅瓷瓯,淡放之,一口茶汤,便是满肠春天的气息,无不透露着南方人的细腻恬静。
发乎于神农,闻于周鲁,兴于唐盛于宋。一片茶叶,延续着生命的血脉;一碗茶汤,承载着文明的星火。从唐煎到宋点再到明清泡,从唐宋时的团茶到明清时的散茶再到如今各种姿态的茶品,无论是制茶工艺还是泡茶手法,处处都有传承,处处可见创新。好好喝茶,是对生命与文化的追随,是对茶叶与茶人的敬仰。好好喝茶,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安放。偷得半刻闲,慢慢去感受这杯水之间的静谧与欢愉,让时间也慢慢地慢下来,让俗事俗愁都暂时羽化在这杯水之间。一位老茶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和一群茶友去武夷山寻茶,在某个著名的茶坑处,一伙人就走不动路了,被一股说不明道不白的气所吸引住了,便索性席地而坐,升炉煮水烹茶,什么行程什么任务全都抛诸脑后了。老茶友后来又说,也许这口气便是一股茶气,一股让人静下来让时间慢下来的“神气”。
利者,益也,乐也。
好喝,喝了好,这是我对喝茶益处的最直观感受。绿茶的鲜爽、红茶的温润、白茶的清雅、普洱的醇厚,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万般滋味也恰似那万种风情。人、时、景、器、水的变化,在滋味上又悄然演化出曼妙的变化,一期一味也是一期一会,触感与灵魂异曲同工地烙印上了新的符号。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这是文人与释家的浪漫情怀。凡俗如我,几番查阅,收获颇多。茶多酚的抗氧化,氨基酸的保健性,咖啡碱的提神醒脑,不同成分孕育出不同滋味,携手开启着一套守护健康的密码。绿茶消暑、红茶养胃、普洱刮油,不同种类勾勒出不同姿态,又共同缔造着一段科学养生的佳话。
有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在哪都是快乐的。饮茶之乐,可独乐。一方小泡台,一把小茶壶,一只小盏,一段悠悠古琴曲,便是岁月静好。可众乐。约上三五好友,围桌而作,有甜醇的茶汤,有精致的茶点,或谈古或论今或说趣,随人亦随心。还记得2020年疫情期间,从武汉到六安过年,为响应防疫政策一个人将自己反锁在房间的14天。门外有家人的焦灼,门内有自我的倔强。门外的一张红色凳子,每日孤寂地盛放着我的一日三餐。门内的一方桌子,一本茶艺书、一只白瓷盖碗、一个红色茶盅,伴我消磨着忐忑的日常。现今回想起来,若当初少了那一本茶书和每日的一杯茶,不知该如何平静地渡过那一段时光。
幸然,有这样一段习茶经历。在一招一式中体验着源于匠人的执著,在一杯一盏中感受着源于自然与文化的魅力,很是欢喜,很是满足。
偶然的机会跟着一位经营茶室的朋友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茶艺,从识茶到泡茶、品茶再到评茶,从懵懵懂懂的茶小白到如痴如醉的小茶友,平淡的日常沾染着清幽的茶香,似乎连每一寸时光,都格外悠然。
茶者,南方之嘉木,人间之草木。
茶,物化与文化融一体的集大成者。可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是也,包含着生活的烟火气;可文雅,琴棋书画诗酒茶,充满了脱俗的仪式感。或藏于崇山峻岭,仰而望之苍苍茫茫;或养于无垠台地,放眼而去绿绿葱葱。日月滋养,四时收藏,古树芽与新树芽,时移世转,都在杯中相遇;大叶种与小叶种,姿态万千,都在杯中绽放。一方水土、一地风俗,也似乎能在一盅茶里窥得个二三。盛行于北京的香片,以茶为骨,以花为魂,浓郁的花香与浓俨的茶汤,无不展现着北方人的爽朗与别样讲究。江南水乡的西湖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浅瓷瓯,淡放之,一口茶汤,便是满肠春天的气息,无不透露着南方人的细腻恬静。
发乎于神农,闻于周鲁,兴于唐盛于宋。一片茶叶,延续着生命的血脉;一碗茶汤,承载着文明的星火。从唐煎到宋点再到明清泡,从唐宋时的团茶到明清时的散茶再到如今各种姿态的茶品,无论是制茶工艺还是泡茶手法,处处都有传承,处处可见创新。好好喝茶,是对生命与文化的追随,是对茶叶与茶人的敬仰。好好喝茶,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安放。偷得半刻闲,慢慢去感受这杯水之间的静谧与欢愉,让时间也慢慢地慢下来,让俗事俗愁都暂时羽化在这杯水之间。一位老茶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和一群茶友去武夷山寻茶,在某个著名的茶坑处,一伙人就走不动路了,被一股说不明道不白的气所吸引住了,便索性席地而坐,升炉煮水烹茶,什么行程什么任务全都抛诸脑后了。老茶友后来又说,也许这口气便是一股茶气,一股让人静下来让时间慢下来的“神气”。
利者,益也,乐也。
好喝,喝了好,这是我对喝茶益处的最直观感受。绿茶的鲜爽、红茶的温润、白茶的清雅、普洱的醇厚,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万般滋味也恰似那万种风情。人、时、景、器、水的变化,在滋味上又悄然演化出曼妙的变化,一期一味也是一期一会,触感与灵魂异曲同工地烙印上了新的符号。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这是文人与释家的浪漫情怀。凡俗如我,几番查阅,收获颇多。茶多酚的抗氧化,氨基酸的保健性,咖啡碱的提神醒脑,不同成分孕育出不同滋味,携手开启着一套守护健康的密码。绿茶消暑、红茶养胃、普洱刮油,不同种类勾勒出不同姿态,又共同缔造着一段科学养生的佳话。
有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在哪都是快乐的。饮茶之乐,可独乐。一方小泡台,一把小茶壶,一只小盏,一段悠悠古琴曲,便是岁月静好。可众乐。约上三五好友,围桌而作,有甜醇的茶汤,有精致的茶点,或谈古或论今或说趣,随人亦随心。还记得2020年疫情期间,从武汉到六安过年,为响应防疫政策一个人将自己反锁在房间的14天。门外有家人的焦灼,门内有自我的倔强。门外的一张红色凳子,每日孤寂地盛放着我的一日三餐。门内的一方桌子,一本茶艺书、一只白瓷盖碗、一个红色茶盅,伴我消磨着忐忑的日常。现今回想起来,若当初少了那一本茶书和每日的一杯茶,不知该如何平静地渡过那一段时光。
幸然,有这样一段习茶经历。在一招一式中体验着源于匠人的执著,在一杯一盏中感受着源于自然与文化的魅力,很是欢喜,很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