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胃痛”就医查出急性心梗

这几个心梗的故事,不得不读!



      本报讯  国庆小长假,当人们沉浸在外出旅游、家人团聚的温馨甜蜜氛围中时,不少医护人员却比往常更为忙碌,因为有些疾病在节假日期间发病率更高。
     从心血管内科了解到,10月3日至6日我院成功抢救了4位突发急性胸痛患者。心血管内科主任阮宏标表示,发病送医的多为中老年人,但也不乏年轻人,这再次向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市民敲响了健康警钟。
     36岁男子“胃疼”一查是心梗
      来自贵州的小姜在国庆假期里去鬼门关走了一遭,36岁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突发心梗了。
     病发当天,小姜一直觉得胃痛不适,他误以为是吃东西把胃吃坏了,殊不知急性心梗所反射出的疼痛也可能是在胃部、肩背部、手臂等其他地方。在家休息没有好转,小姜连夜来到我院,以为是小病,也没带上足够的钱。
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当确诊为心梗需紧急介入手术后,我院立即为小姜开通绿色通道,保证他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
      一天2包烟42岁壮汉抽出心梗
      42岁的江先生,算是名副其实的“老烟民”,从20岁开始吸烟算起,至今已有整整22年的吸烟史,从每天几支到每天一包,直到如今的每天两包,越来越烈的烟瘾一步步将江先生推往“心梗”边缘。
      10月5日晚,照常抽完两包烟的江先生突感胸痛不适,一夜难眠,但他熬到天亮,赶到坎门分院,心电图检查后确诊急性心梗,由120车紧急送入我院。
      71岁老人胸痛熬一天,入院就不省人事
     10月4日早上,一口气爬上4楼的汪阿姨出现了胸痛感,经休息缓解,她便没上心。直到下午4时许,再一次难忍的胸痛使得汪阿姨有些手足无措,以为卧躺休息便没事,她又在家熬了近2小时。
      晚6时许,汪阿姨被紧急送到了我院急诊,入院不到10分钟,她便出现了致命的“室颤”心律,当即神志不清。万幸的是,经过迅速除颤和紧急介入手术,汪阿姨保住一命。
     “现在想想都害怕,不知道是心梗,还傻傻在家等了那么久!”从病发到入院,汪阿姨整整在家熬了近一天的时间,回想起生死关头,她至今心有余悸。
      87岁老人发病  险失救治良机
      87岁的应老是这假期里急诊心梗手术中最年长的。10月5日下午4时许,老人胸痛发作,不想给家人添麻烦,直到夜里11时熬不住才告诉家人,这才匆匆被送往医院。
     可是,他强烈要求去了有熟人关照的“A医院”,而没有第一时间前往拥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几近波折,才转到我院急诊,我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次日凌晨2点,应老顺利完成心脏支架植入手术。错选医院,险些让这位高龄老人失去救治良机。
      部分心梗症状不典型,早期识别很重要
      医生提醒: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内科的常见危重症,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但有的急性心梗病人无胸痛症状,有的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上腹痛、下颌痛、颈部不适、牙痛、口角麻木、上肢麻木等症状,这些不典型表现容易被人忽视而错失治疗良机。
其实,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心梗前都有先兆症状,只要市民重视发生的症状,做到马上就医做心电图检查,那么就一定能及早发现问题。
      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中老年人,或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一定不要在家拖延,需要尽早来医院排除心肌梗死。另外,老年人对于痛觉的敏感性降低,自觉胸部疼痛很轻,这类人群应尽早就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应对,才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带来的危害程度。
      重视心梗发生后6小时为黄金时间窗,可为抢救赢得时机。对于老人来说,年纪越大,发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越大,猝死的风险越高。急性心梗猛于虎,如果在发生的6小时黄金时间窗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病愈率极高。
阮宏标主任强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要迅速、及时地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心梗的前兆时,千万不能犹豫和忽视,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把更多心梗救治的时间留给医生,为挽救生命赢得黄金时机。
小贴士:我院是国家级胸痛中心,根据目前胸痛诊治的现状,医院建立了一条全天候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抢救绿色通道,由心血管内科牵头组织成立了专门针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小组,实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值班制度。专家、设备、药品、信息的无缝衔接,使胸痛病人就诊、入院、手术、出院环环相扣,提供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专业处置。从2018年10月开始开展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工作,至今已完成500多例。   (党政办  陈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