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生病后,她边挂点滴边工作




      本报讯 3月21日晚,一张“医生边挂点滴边写病历”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众多网友点赞。

事件真相

      次日上午,笔者见到了这位“点滴医生”,她是我院儿科病区医师徐玉爱。
      当时,她穿梭在病房间查房。得知笔者的来意,她再三拒绝,“真没什么好说的。”对于为何要带病工作,徐玉爱的解释是“医生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请假就得别人顶班,能坚持就尽量坚持”。
     儿科主任吴月超告诉笔者,徐医师因病每天要输液治疗三次,医生已要求她住院治疗,同事们都劝她休息。科室也想对她分管的工作进行相应调整。可考虑到科室工作忙,自己负责多个患者,请假就是给同事添麻烦,所以徐医师谢绝了同事的好意,坚持一边治疗一边工作。
 为了能赶上班,早晨6点徐玉爱就起床赶到医院,挂好点滴就上班了。前一天晚上,她在医院挂点滴,惦记着还有许多病历要完成,就将点滴带到了办公室。
     今天儿科是徐医师值班,意味着又是忙碌的一天,中午还要抽空输液治疗。
     吴主任介绍,目前儿科病区每天的住院患者都在40人左右,病人周转快,每天进出病人至少有10人,而具体管床的医生只有4人,每月仅住院病历就有200多份,医生们都不得不拖班加班。本想从门诊调一位医生,可也是医生少病人太多,有的医生一天看150多个病人,中午都在加班。
 当天一位医生外出开会,吴主任就替他值夜班。她说:“看到她带病上班,挺心疼的。关于带病上班的情况,我工作20多年来儿科一直存在,因为人员紧张,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请假,我也是这样,但真心不提倡。”

儿科医生缘何紧缺?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全国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82人,但在儿童患者中每千人拥有的儿科医生仅有0.43人,差距非常明显。
     而且最近5年来,医生总数不断上升,儿科医生总数却呈现出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去年以来,全国多地医院传出了儿科停诊、限诊的消息。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目前全国在职的儿科医生有11万人左右,缺口大约在20万人。
 造成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除了1998年高等教育取消了儿科专业本科招生、儿科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管大病、小病,患儿家长都愿意带着孩子到大医院看病。
 全面二孩放开后,预计我国每年增加的新生人口会在300万到800万之间,每年出生的人口总数会超过2000万,这给儿童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给儿科医生多点理解和支持

     我县儿科医生尤为紧缺,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孩子看个病太不容易,儿科医生太少了。从县卫计局了解到,全县儿科执业医师仅39名。而我院儿科现有医生22名,承担着门急诊、儿科病区、新生儿病区的病人接诊工作,共有病床65张。
     眼下正值春季,是儿童疾病高发的季节,每天前来就诊的患儿非常多,尽管医院采取了手机、网络预约挂号等多种办法,可还是有家长带着孩子要花几个小时排队看病。
 不仅家长孩子辛苦,怨声载道,这里的医生们也是加班连轴转,苦不堪言。儿科主任吴月超介绍,门诊的许多医生中午都在加班,急诊24小时运行,只有靠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才能够满足现在到医院来看病的病人。基本上一天门诊量都在600以上人,8小时准时下班是不可能的。
     徐医师顾不上生病的痛楚,默默地坚守在岗位,精神可嘉,令人尊敬。不过,“带病上岗”不值得鼓励。医生之所以要带病上岗,说到底是优质的医疗资源供不应求所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个困局,不能光靠着要求医生做更多的付出,更需要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院办 黄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