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候诊厅捡到钱包 医务人员苦寻失主

本报讯 “医院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真不一样,我很感动,真的太感谢你们了!”1月7日上午,家住渔岙的新玉环人胡女士满心欢喜,将一面写有“白衣天使品德高、最美护士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我院医患关系科,以表达她对护士梁美芬、胡丹阳拾金不昧之举的感谢。
事情还得从1月2日说起。当天上午,胡女士急急忙忙带着孩子来到医院。11时30分许给孩子看完病,他们带着孩子去缴费买药。这时才发现钱包不见了,翻遍了怎么也找不到。此时,胡女士猛然惊醒:“钱包不见了,不知在什么时候弄丢了。”
老公一听钱包丢了,就立马回头,在医院门口、门诊大厅、儿科门诊等所过之处仔细找了一遍,可是就是没有钱包的下落。胡女士说:“包里有驾驶证和3000元左右钱,我想捡到钱包的人,肯定会留住钱把证件丢了。”
1月4日上午,就在胡女士在县交警大队等候重办驾驶证时,她接到医院的电话,称捡到钱包和驾驶证。
“你怎么找到我的电话啊,我以为找不到了。”电话那头传来胡女士焦急、欣喜的声音。不久胡女士赶到医院,拿回了遗失的钱包,并要求给好心人一些感谢费,但被婉言谢绝了。
打电话给胡女士就是医患沟通办主任林影雪。她告诉笔者,1月2日上午下班后,儿科导诊护士梁美芬、胡丹阳在候诊厅捡到这个钱包,打听后也不知失主是谁。当时处于元旦假期,医患沟通办人员不上班,1月4日一上班她们就把钱包交到了医患关系科,由他们寻找失主。
林影雪打开钱包,发现有一张驾驶证和一叠现金,试图从中找到失主信息。里面没有联系方式,她想到了医院的病人就诊系统,巧的是失主在医院就诊过。现在挂号是实名制,有姓名就能找到电话等信息,但系统里与胡女士同名同姓的有多个,选了一个跟驾驶证上年龄相差不远的联系,电话核实后正是失主。
据介绍,医患关系科除了受理病人投诉,他们还通过详实记录医护人员拒收红包,病人或家属赠送的锦旗、感谢信等,对全院所有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考核提供依据,拾金不昧就是其中之一。
在医患沟通办,林主任向笔者展示一个文件夹,打开一看都是失物招领信息,上面不仅详细写着时间、遗失物品,还有失主的基本信息和工作人员的签名,确保失物已物归原主。统计发现,2015年度医务人员拾金不昧的举动达61件,其中人民币达39009.26元。近期导医颜玲玲、急诊科护士长杨芳霞、挂号收费人员叶海燕、颜予等捡到病人苹果手机均物归原主,让失主很感激。
长期以来,几元到上万元,手机、证件、钥匙等,不管失物价值多少,医务人员捡到后一律交到医患沟通办,由林影雪和同事一起寻找失主。手机号、挂号记录、证件、票据等只字片语的信息都是他们寻找失主的重要线索。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谁丢了钱都着急!能及时交还到你的手里,我们心里也高兴。”林影雪说。
(黄月红 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