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游玩回来,多了一颗“痣”

小心,这可能是被蜱虫叮咬了


    春暖花开,正是赏花游玩的好时节,但小虫子也开始活跃起来。日前,乐清一名大爷就“中招”了。他在户外被虫子叮咬,两三天后家人才发现他伤口周边红肿,赶紧带其就医。经医生诊断,大爷是被蜱虫叮咬了。医生提醒,现在是蜱虫出没的活跃期,市民外出要做好防护。
    4月4日,我院皮肤科门诊里来了一名70多岁的大爷,他的胳膊上有一处暗色凸起,周边有些红肿。据患者讲诉,他在两三天前外出时被虫叮咬,因为当时不怎么疼痛,就没有在意。回家后,大爷发现胳膊上突然多了一颗“痣”,也未引起重视。几天后,大爷的家人发现这颗“痣”会动,吓了一大跳,“这是一只虫子!”
    接诊的皮肤科主治医师王林泽确定其被蜱虫叮咬,立即用利多卡因乳膏封包1小时,确定虫体已经闷死后,用温热的镊子有技巧地将虫子连同口器完整取下,随后又开出多西环素口服药,让大爷预防感染风险。
    王林泽医生介绍,蜱虫是一种寄生性吸血性昆虫,通常活跃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中,每年4月-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蜱虫可以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以及32种原虫性疾病。被蜱虫叮咬后,严重者会出现全身斑疹,可能还会有高热、呕吐等症状。此外,蜱虫还会分泌神经毒,并会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疾病,可致人神经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蜱虫会分泌神经毒,有麻痹的效果,因此很多人在被叮咬后并没有太疼痛的感觉,就没能引起注意。”王林泽介绍,痣一般不会在短短几日内出现在人体表皮,如果突然发现身上多了如“痣”一样的小黑点,而且仔细观察还有脚,触摸可能还会动,基本上可以确认为被蜱虫咬伤,需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理。
    被蜱虫叮咬后,切忌用手强拔虫体。一般的操作方法是,在蜱虫头部涂抹厚厚的凡士林,使虫子窒息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取出虫子后,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但市民自己操作时,很容易在取虫时导致虫体折断,虫体的口器等残留在体内,因此建议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医生提醒,蜱虫喜欢栖息在树林、草地、灌木丛中等,去这些地方游玩,最好穿长裤长袖,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避免久留。回家后先洗澡,注意头皮、耳后、颈部、腋窝等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被蜱虫叮咬。此外,春夏时节,带宠物外出时要尽量少去没有修剪和除虫的草丛,外出回家后仔细检查宠物,及时清理虫子并定期使用驱虫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董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