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评委
字体大小[ ] 发布人:baozi123 发布时间:9/15/2012 点击:

柳冠中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父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简单复制,而是依靠创意人才的想象力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创意设计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一种社会化形态的产业机制。“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创意人才,发掘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形式新颖的创意作品,为设计人才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和成就梦想的平台,希望大赛能够长期举办下去,为推动中国文创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青年设计者要勇敢的担负起时代责任,真正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渗透到自身的设计实践当中,通过优秀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黑川雅之

世界著名建筑与工业设计师
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主席
主持株式会社黑川雅之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日本文化的母亲,对人类文明有着卓越的贡献。在文化多元化、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蕴含开放、包容因子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走出一条国际化、现代化之路,才能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年轻的设计师要不断提高国际化的意识,积极借鉴、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提升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于激发青年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培育新一代文创产业精英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年轻设计师深度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统筹考虑技术、艺术、市场、思想、审美等因素,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刘小康

香港著名设计师
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
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及国际设计管理学会顾问

 

 

    文创产业是一个系统产业,一件好的文化创意作品往往是多种思想和艺术火花碰撞的产物。创意设计只有与现代生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传达出新的、时尚的、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现代理念,才会焕发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举办的非常成功,在创意人才发掘、创意作品培养上都实现了预定目标。在以后的大赛作品征集中,要更加明确概念作品和市场产品的区别,注重设计作品向成熟产品转化的可行度和执行性。年轻的设计师们也要抓住机遇,创作出更多更好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创意作品。

 

葛承雍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
中国唐史学会理事
美国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

 

     “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提出“传承文化·创新生活”的主题,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推广,为人们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创意产业要注重产品细节的体现,不断趋向生活化和实用化,以创意为手段实现中国珍贵文物资源从贵族独享到大众共用的转变,充分彰显文化的本质价值和入世魅力。深入挖掘文物中蕴含的价值,是文化创意作品创作的一种重要而有效模式。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已成为今天中国人生活的文化符号。文物渗透着中华民族先祖们的审美意识,是思想、文化、科技和智慧的结晶,希望广大的设计师们多吸取文物的精髓,走出新路,弘扬发展中华文明。

 

巫永坚

台湾资深设计师
台湾一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设计者

 

     “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对于鼓励广大设计师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探索文创作品的多元创作模式,引导其参与到后期的产品转化和生产有着积极作用。文化创意要重视现代社会的时尚需求,赋予作品幽默的、现代的文化表达,也要统筹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文创产品生产开发要注重主体化、关联化、系列化,从而形成长久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在设计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理念的体现,使生活体验与创意设计相辅相成,创作、生产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创意作品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