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平价艺术季开辟了艺术品市场新模式
字体大小[ ] 发布人:baozi123 发布时间:9/15/2012 点击:

    【编者按】
    作为当代写意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之一,王西京以狂草的笔意,大笔泼墨的方法绘出具有时代风韵的作品,以减笔人物画开拓了时代新风气。
    9月5日,由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承办的“好画谁来买——陕西书画中心平价艺术季”在西安美术馆一层隆重举行。王西京到场祝贺、题词,给予本次以中青年原创艺术为主的作品展销活动极高评价,同时就何谓“平价艺术”及作为国企平台的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举办此类活动的意义等相关问题提出个人观点。

 

王西京在陕西书画中心“平价艺术季”上接受本报专访

 

【王西京简介】
     1946年8月生于西安。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兼任中国书画影视艺术学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青联副主席、西安美协主席等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平价艺术季”这一活动的创意非常好,这次活动开辟了艺术品的另外一个市场。艺术品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体现了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方针。        ——王西京

 

     陕西省美协主席、著名画家王西京在陕西书画中心“平价艺术季”上,为陕文投集团欣然题词。

 

本报:您怎样看待本次“平价艺术季”活动?
  王西京:“平价艺术季”这一活动的创意非常好,这次活动开辟了艺术品的另外一个市场。艺术品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体现了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方针。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代艺术品市场处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非常迅猛的阶段,去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已经超过两千万,占世界艺术品总交易额的百分之三十,这个份额是非常大的。这样一个份额也就增加了我们国家在世界资本市场的话语权,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艺术品市场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有效地净化国内艺术品市场,才能让国内艺术品市场能健康有序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是很多文化机构,包括像陕文投、陕西美术家协会共同思考的问题。如何开拓这样一个市场,让它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服务人民,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和共同面临的主题。“平价艺术季”这样一个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尝试。而且,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会使我们在艺术品市场如何为社会服务方面摸索出一个新的模式,这样一种模式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新模式。我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就涉及到要搞活艺术市场。而且,我们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在全国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么我们就希望陕西能够率先在艺术品市场的开拓与机制的创新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平价艺术季”这样一个活动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尝试。
  本报:怎样理解所谓的“平价”?什么样的价位算是“平价”,作为普通大众比较关心的是这种平价艺术品买回去会有升值的空间吗?
  王西京:所谓“平价艺术品”,指的是对于这种艺术创作质量的作品有一个比较客观、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标准。这个价格标准对于刚刚出道的艺术家来说,他们一方面还在努力创作、进行学术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在用作品服务社会。这个时候,他们对艺术的把握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相对来说,艺术家探索时期的创作作品在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要顺应市场的规律,作品不能要价太高,价格过高老百姓也不能接受,而且不符合市场规律。如果是一个低价位的艺术品和他付出的劳动成正比的话,这个价格就可以接受。现在对于中青年艺术家,特别是一些有潜力的艺术家来说,他早期的作品非常具有市场潜力,升值的空间很大,老百姓在一方面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买他们的作品进行一种投资。而且一旦这个画家在未来的艺术创作、艺术探索中能够不断地提高他的影响力、知名度,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社会的话,他的市场也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位置。
  本报:您怎样看待有着国企平台的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来做“平价艺术”的尝试?
  王西京:国企平台做这样的尝试,首先,具有一种导向性的作用。它能引导市场向一种良性的方向发展,引导艺术工作者在努力创作的同时关注本地艺术市场的走向;另外,国企平台做这样的尝试会让此类活动具有一种权威性。书画中心做这一活动具有专业性,因为他们与美术家协会等专业团体合作,有一种学术的背景,这更有利于对艺术市场向健康有序发展起引导作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本报:本次“平价艺术季”参加的艺术家以中青年为主,您如何看待中青年艺术家及作品的市场?
  王西京:我看到本次活动参加的作品百分之九十是陕西本地中青年优秀画家,作品包括各个门类的,而且这个队伍非常大,收藏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平价艺术季”,首先,它是主流意识下积极开拓艺术品市场的活动;第二,它是一种国企行为,第三,它有专业美术团体作为学术背景。再加上对于市场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这四个方面让这次活动举办的非常有意义,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很实在的事情。
  本报:“平价艺术”会成为一种趋势吗?老百姓对这个市场的需求到底怎样?
    王西京:我觉得当代人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对文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了,现在我国已经将文化作为发展战略。在这样一个历史潮流背景下,文化作为一种血脉,作为民族的一种精神会延续下去。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多地走向一个更精神性的需求,这是一种规律。大众一旦进入对精神生活的更多需求的时候,就会介入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另外也会带来对艺术品投资的需要。“平价艺术季”活动会将百姓对精神生活的满足与艺术品投资的需要两者结合起来。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非常快,当代人对文化投资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增长,再加上人民生活富裕之后闲散资金的积累,平价艺术必然会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及资金理财的双方面需要,成为未来市场的一种趋势。
  本报:日后省美协与陕文投会有怎样的合作?
  王西京:陕文投和省美协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作为一个文化投资集团公司,与陕西的美术学术机构,我们也是在积极努力,着力打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陕西文化市场,希望这样一个文化市场,能够在展览、推广、销售方面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可行的服务社会、大众的销售平台,同时也创立一个新的机制,形成一个健康有有序的发展形势,实现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
  本报:如何在国际文化背景中理解中国画的位置?
  王西京:国画作为我们的国粹,中国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中国在国际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时,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中西方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审美观念,整体上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通过艺术品市场对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加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让更多西方人知道并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真正能够把中华文化进行极大地整合。在这样大的潮流下,无疑中国画将来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表现形式,代表东方文化的主流表现形式,这种主流意识一旦能够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有一个高幅度地提升,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大家期待、也不会为期太远的事情。
 (供稿 / 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 胡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