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发出影像前沿的国际话语权 |
| 字体大小[ 小 大 ] | 发布人:baozi123 | 发布时间:9/15/2012 | 点击: |
——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刮起“文化旋风”
9月8日晚,随着大屏幕上12类23个大奖得主最终揭晓,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数字影像委员会、陕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颁奖典礼掀起了影像嘉年华活动的高潮,影像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

《田埂上的梦》主演、2011年度《中国达人秀》冠军卓君现场起舞

获得最佳制作人的孙春龙(左一)将作品《老兵回家》中的抗战老兵请到舞台上讲述当年抗日故事
■ 走向世界,换种方式传递理念
2010年,当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的策划者们决定举办这项活动的时候,没有人料到,这个从古城发起的活动,会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迅速被接纳,并且成为影像界的新星。
从第一届的千余部作品,到第二届的1万部,再到第三届的1.5万部,让人感叹的不仅仅是参赛数量的增多,而且是这些片子传递的温情。他们来自非洲,来自欧洲,来自大洋彼岸,也来自那些罕有耳闻的地方,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佳作,将这届影像节装扮的无比灿烂。本届影像节组委会的负责人之一郝国庆感叹说:“本届比赛的参赛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让人惊叹,尤其是创作质量,真的很见功底。”
从今年9月9日早上开始,影像节在西安美术博物馆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国际影像展映季,20家海内外影像节、机构代表齐聚西安,他们在各自的主题展映日展示出多样性、创意性、特色性的代表作,为中外来宾和西安市民奉献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是世界文化的一次大交流和大融合。通过与如此多的精品佳作面对面的交流,让观众如同在西安这个千年古渡口登上了全球影像发展的时代大河,去尽情体会不同文化的影像表达。这种代表作品,将会是一次哲学价值观在影像平台上的一次激烈大碰撞。
■ 步入主流,三年构筑影音高台
三年磨一剑,从2010年首届影像节开始,就通过最平民化的方式,用最全球化的表达方式,让陕西文化走向全国,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正是因为影像节影响力的迅速提升,使得本届大赛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本届民间影像节从今年三月开始面向全球征集参赛作品,短短五个月期间,共征集到14696部,其中海外作品2290部,均超过了前两届的作品征集总和。从八月上旬开始,组委会通过网络赛区组建了大众评审团推荐了400部初选作品。经过初评、终审、终评三轮遴选,最终选出了50部荣获提名奖。
这些入围作品有着耐人寻味的情节,有让人深思的结尾。《老兵回家》荣获最佳制作人奖,讲述了“老兵回家”这项由民间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的幕后过程。“这部片子制作历时3年多,每次观看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灵冲击,老兵回家的过程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导演孙春龙说道。
■ 扶植新锐,拍客达人秀起来
如果说国际交流是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的一面大旗,那么扶持中国民间影像原创力量则是影像节内在的追求。第三届影像节投资百万启动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和影视节目创投大赛,为中国民间青年新锐导演的影视梦想插上翅膀。我们有理由相信,正确的方向,加上陕文投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张艺谋、贾樟柯、王全安等从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的平台上走向全球,为中国影视力量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陕文投集团总经理王勇表示,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是陕文投集团国际文化活动的重头戏,是陕文投集团贯彻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践行陕西“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国际民间影像交流、推动影像产业发展、促进陕西文化“走出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