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情景音画《延安颂》引发红色热潮
字体大小[ ] 发布人:baozi123 发布时间:8/15/2012 点击:

展现延安十三年光辉历程 打造圣地红色文化经典剧目

 

 

 

 

    2011年“七一”前夕,时值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一台名为《延安颂》的大型情景歌舞剧在古城西安、延安连续演出,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延安红色风潮。时隔一年之后,2012年6月30日晚,数百名观众与省市领导共同观看了正式落地延安进行常态演出的《延安颂》。
    经典画卷
    红色史诗恢弘再现
 《延安颂》原剧由文化部特别巡视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多次担任《我们的旗帜》、《长征颂》等国家大型文艺晚会和艺术活动总策划的著名文艺活动家曾庆淮总策划,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副团长、大运会总导演、多届春晚总策划、著名导演甲丁担任原创导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担任音乐总监。全剧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丰功伟绩,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融合统一,达到"内容承载"与"形态呈现"的完美契合,为全国观众描绘出一幅革命历史场景恢弘再现的精神画卷,吟诵出一篇响应时代精神伟大号召的红色史诗。
  为将《延安颂》常态化落地延安,陕文投集团在实地考察国内多场成功演出的基础上,精心规划、科学论证、抓紧实施,并斥资千万采购高品质音响、灯光、视频等演出设备,全力保障演出的视听效果。同时,公司力邀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承担剧目旅游版改编工作。由陕西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导演王宏担纲改编导演,曾由毛主席亲笔题写团名,新恢复成立的西北文艺工作团承担演出。演出改编后完整保留了原剧的精华部分,分为"序"、"民族召唤"、"边区曙光"、"将士出征"、"尾声"五部分,时长约68分钟,堪称国内顶级的红色经典演出。
    延安精神
    红色延安完美诠释
    旅游版《延安颂》以原生态高腔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拉开序幕,用混声合唱《延安颂》将时间拉回到70多年前,生动表达了当时延安人民对翻身解放的企盼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礼赞与颂扬。"民族召唤"以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民众盼望东方曙光为主要表现内容,深刻反映了国破家亡、苦难深重的民众盼望自己的队伍带领他们走向光明。"边区曙光"用《军民大生产》、《纺线线》、《南泥湾》等耳熟能详的歌曲,为观众描绘出一幅在艰苦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延安人民团结一心,展开生产自救的边区画卷。《保卫黄河》、《黄河船夫曲》更是将"将士出征",奔赴全国解放战场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演出以《我们的延安》作为尾声,进一步彰显了延安精神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抒发了人们对革命圣地的敬仰之情。
  《延安颂》全剧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丰功伟绩,多角度、深层次地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执政作风;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诠释了被称为中国革命与社会发展精神基石的“延安精神”。
    时代光芒
    文化品牌全新绽放
    今年6月18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全国红办、中国旅游研究院、陕西省旅游局、延安市委、市政府承办的“2012中国·延安首届红色旅游文化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又一轮红色旅游风暴席卷延安。而作为一部红色文化的经典力作,《延安颂》常态演出,无疑给越来越多来延安旅游的外地游客提供了难得的视听享受。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28日开始首场演出以来,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有近三万名观众观看了《延安颂》。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首长;中组部、中央党史研究室、财政部、铁道部、国家旅游局、陕西省委、省政府部分领导、全国首届检察官文化论坛活动与会领导;四川达州市委、延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协会主席刘大为,著名画家靳之林,著名画家杨力舟,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建,香港舞蹈总会副主席、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院士钱秀莲,中国舞等级考试(香港)委员会委员吴翠云等百余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观看了《延安颂》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陕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延安文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林表示,《延安颂》的常态化上演,不仅能够为国内外游客在延安的红色文化之旅带来全新的红色视听盛宴,更能够在繁荣延安高端红色旅游演出市场、延展红色旅游产业链、打造一流红色文化品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延安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让红色文化永葆生机、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