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雪松/文
终于读了一点儿书,关于徐志摩先生的散文,大概几十篇,从翡冷翠到天目山,从曼殊菲儿到吸烟与文化,还有《我的彼得》、《爱眉小札》等等,虽然早些年读《再别康桥》时已见识了这位诗人横溢的才华,可是当我一篇篇翻读他的散文时,我不由得逐渐放慢了速度细细品味,如同得了美食般,味蕾自然而地不肯轻易放过,我不由得发自心底地赞叹:“好一个布尔乔亚!好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不必说遣词作句,只是文中所罗列的欧洲文化名人,即宛若夜空里的闪耀的星辉,曼殊菲儿、卢梭、哈代……何其璀璨!当然,也许他与之相识,只道寻常,无意炫耀,然而,此无疑是他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文学熏陶的最好明证。也是他所追寻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力量发端。艺术,可以冲破文学和文化阵营之壁垒,如徐志摩般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人称奇称羡。这就是才情,可遇而不可求,苦吟派要花上多少时日能办到?倘以我匮乏的言语,只能用“潇洒”二字能评价。这“潇洒”绝不是月朦胧,鸟朦胧,让人迷幻,也不是装疯卖傻嬉笑怒骂,让人胆寒。倒是极坦荡中见了真性情,再加之那颗“赤子之心”,恐怕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巨匠和大师们也不过如此。
为了向各位明证,我很愿意再翻开《翡冷翠山居闲话》,因为我尚不能诵记下如此繁华而美好的章句,他这样写道:“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中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这你的肩腰”我的笔将这段文字抄摘在此处,可是我的眼却不得不读下去,一刻不停地读下去,似乎我从未读过,又似乎我永远都读不尽,这就是他散文奇妙地吸引你的无穷的张力。
关于他的思想,请不要质疑他的“赤子之心”。他在《关于女子》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也望得见几千万已死的将死的未死的人民在不可名状的苦难中为造物主的地面上留下永久的羞耻。在他们迟钝的眼光中,他们分明说明他们的心脏即使还在跳动他们已经失去感觉乃至知觉的能力,求生或将死的呼号早已逼死在他们枯竭的咽喉里”这是何等的深刻!在旧中国最动荡的年代里,他如何不愿做一名为民主为自由而战的斗士!只不过,他选错了道路,或者,浪漫主义诗人终究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迈出最明确的一步。
当然,他未能跻身于大师的行列。其一,因为文化阵营的不同,其二,因为他英年早逝,终究未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然而,关于这位风流才子似乎有更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情感故事,从生到死,甚至超越了生命的终止,一个又一个才华出众却风格迥异的女子,想必他应该无憾,爱他的张幼仪,他爱的陆小曼,加上红颜知己林徽因。
摘一段《爱眉小札》,只当做是本文对徐志摩先生的一点儿忆念:“眉,我写日记的时候我的意绪益发蚕丝似地绕着你;我笔下多写一个眉字,我口里低呼一声我的爱,我的心为你多跳了一下……”正是“浓得化不开”……